2023年6月27日上午,上海市劳模协会工会管理学院劳模学员分会陈宝根老师协同全国劳动模范、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特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唐建平老师来到南模初中校园,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题为《匠心逐梦,奉献航天》的精彩专题讲座。
在讲座中,唐老师首先通过一段视频简要介绍了我国目前在航空方面的科技成就。他说:“每一个精密仪器的诞生,都离不开这条线(生产线)上所有人的努力。”
奋斗至今,唐老师获得的机遇和荣誉数不胜数。他是航天局800研究所第一个出国进修的工人,是单位第一个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技术工人,拥有航天系统中第一个以个人名字命名的班组……无数个“第一”的光环背后,凝聚了他太多的努力与坚持。“每个人都能通过自己的劳动改变生活。”唐建平老师这样感慨道。在航天产品精密结构零部件加工岗位上,他专注钻研专业理论和操作技术,多次出色完成“神舟”飞船等航天产品的高难度、高精度零件的加工任务,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充分诠释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和劳模精神。
最后,唐建平老师亲切地勉励同学们,“只要努力再努力,总会有回报的!”他提倡从小培养同学们的创新精神和爱国意识,将个人理想融入中国梦的实践道路,好好学习,以“小我”之力铸就“大我”之梦。希望同学们都能在本场讲座中感悟工匠精神,激发创新潜力,以坚定不移的梦想书写祖国进步的宏伟蓝图。
通过唐建平老师的精彩讲座,同学们对航天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纷纷写下了自己的感想。
今天在学校参加了一场唐建平老师的讲座。他是一位航天工程的特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为中国航天事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从这个报告里我们能深切感受到“有志者事竟成“这句话的力量。唐建平老师是一个农民家庭出身的孩子,自从投身航天事业工作的那一天,就凭借那份执著和钻研创造出不平凡的自我。航天设备加工经常面临很多高精度、高难度的拦路虎困难,虽然他只是初中毕业,却凭借顽强的毅力和永不服输的决心克坚攻难,使得设计图纸上的航天器能够在现实中顺利投产,他所在的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也成立了“唐建平班组”,这也是航天系统首次以一个普通工人命名的荣誉班组。
通过唐建平老师的分享,我也深刻认识到了航天精神的内涵。一艘“神舟六号”太空飞船需要10万多个元器件,而每一个元器件的设计和制造都会面临很多困难和挑战。正是无数像唐建平老师这样的航天人才使得我们中国人的这一梦想能够成为现实。我深深被唐建平老师那种刻苦钻研、不断学习的精神所鼓舞,他的故事让我明白了只要勤于学习和勇于拼搏,我们每个人哪怕在最平凡的岗位上都能够有所成就。
今天上午,我校请来了上海航天局第八〇〇研究所数控加工中心特级技师,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特级技师获得者唐建平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讲座。
唐老师先给同学们介绍了弹、箭、星、船、器五种基本的航天设备,讲述了我国航天事业在无数航天人的努力下“攻克高精尖”的发展。
随后,唐老师谈到了自己从一个普通农民工到航天特技技师,不断努力,不断探索的个人经历。初到航天局,因为读不懂图纸而在操作时造成失误,但他并未放弃,积极参加各种活动和培训,跟着同事辗转多国,在提升外语的同时也学好了尖端技术。“做到老,学到老”。回望过去,纵观技术发展之快,这是唐老师作为一名航天人的感慨。
“航天人不会把荣誉放在最前面,而是会不断接受新的挑战”。唐老师精于高精度、高难度、复杂形状零件的加工,曾昼夜不停地工作以找出机器的故障,其对薄壁铝、镁合金和钛合金等零件加工产品的技术改进,不仅提高了效率,也节省了许多费用。匠心筑梦,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航天事业。
24年前他走出了田间,24年后他赢得了诸多荣誉,而他的航天生涯还会延续下去。唐老师的人生是一位劳动模范对祖国的一片忠心,更是一名航天人对事业的无私奉献。他的亲身经历也激励着我们,从小立下远大理想,好好学习,培养科技创新精神,为祖国航天事业的明天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撰稿:七(9)中队 宋阳 井子介 刘子淇
摄影:车业
美编:蔡枫
责编:德育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