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ver_image

做学生楷模,扬时代新风——2023年南模初中“新时代好少年(团队)”

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2023年11月08日 10:54
图片

01

风浪里扬帆  拼搏中成长

——“自尊自强之星”吴小牧

图片

吴小牧来自南洋模范初级中学八(9)班。她在学校担任班委,也是22学年校优秀学生,少代会代表。从小,相对于书本知识,小牧家长更注重其身体素质、综合能力的培养和锻炼:强健的体魄、积极乐观的心态、善于学习的能力、不畏失败的韧性、持之以恒的毅力、胸怀天下的气度、乐于助人的爱心是小牧努力的目标。她是一个朋友多、爱好多、特长多、快乐多的女孩,也是老师、教练的好帮手,同学们、队友们的好伙伴。


吴小牧爱好音乐、钢琴、街舞、阅读、时政和几乎所有体育运动。运动中她最擅长的莫过于帆船了。她在小学四年级时偶然的机会接触到帆船,从OP级入门小帆船开始练习,到单人艇topper,期间获得了国际帆船协会颁发的铜级及银级证书,她随后被教练选中,进入上海市诺卡拉帆船青少年赛队。从此,周末、寒暑假、节假日,不论酷暑与严寒,只要湖面不结冰,她大部分的时间是在水上度过的,她永远是人群中那个最“黑”的女孩。“有努力就会有回报”,今年九月,经过激烈的角逐,她与搭档在2023年世界青年帆船锦标赛诺卡拉15选拔赛中拔得头筹,获得了代表国家出征巴西世青赛的资格。另外,吴小牧还获得了2022上海市第十七届运动会诺卡拉500表演赛亚军、2023第四届《百帆迎客》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水上公开赛诺卡拉15冠军。

吴小牧热爱帆船,帆船运动的魅力在于它是一项集脑力、体力、观察力、团队协作于一体的运动,需要对抗和借助自然的力量;需要计算和调整船只的参数;需要与队友的精诚协作;更需要克服自己的紧张和压力。目前她与队友正在中帆协的安排下,积极备赛,力争在12月的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

图片

帆船运动教会了小牧很多。首先让她明确了近阶段的人生理想及目标:兼顾课业学习和帆船训练,像谷爱凌一样,取得学业和竞技体育双丰收。帆船训练对场地、风力有要求,相较其他运动更耗费时间,需要她掌握时间管理,见缝插针地学习书本知识,珍惜在水上的每一分钟,刻苦高效地训练。吴小牧最近2-3年的规划是:保持在诺卡拉15级U16组全国领先水平,每年参加国际大赛,拿名次,为国争光;学习上力争上游,目标是保持成绩在年级名列前茅。

帆船运动“见风使舵”的特性,锻炼了她快速独立做出判断与决策的能力, 加之经常性的国内外比赛、训练,练就了她相较于同龄人,更强的独立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欧锦赛前她的搭档训练中骨折无法参赛,临时搭档能力差、态度不端正,甚至在正式比赛中,直接在船上撂挑子想要放弃,想要拿成绩的她心态濒临崩溃。她迅速调整心态,接过了舵,一人独自驾驭双人艇,虽然那一轮名次几乎垫底,她的临危不乱、妥当处置,让她肯定了自己的实力,也让临时搭档看到了她的决心。在随后几天的比赛中,临时搭档认真配合她,一起顺利完赛。吴小牧在寒暑假及节假日,都自己分配学习和训练时间,设定阶段学习及训练目标,并通过后续训练及考试结果,及时检验调整。她在外出比赛时,动手能力强,从缝缝补补,到提箱子、扛设备,都不在话下。虽然她是队里年龄最小的队员,但在训练之余,她主动帮助教练打荷、下厨,异国他乡,为大家改善伙食。

一次一次的大赛历练、大风大浪的洗礼,让吴小牧练就了百折不挠的精神,形成了乐观开朗向上,坚强面对困难、努力克服的品质。她在欧锦赛训练时,比利时大西洋上的季风风力是淀山湖的好几倍,风高浪急,气温很低,甚至让生长于斯的比利时本土选手都望而却步。教练征求队员的意见,吴小牧套上了最厚的防护服,说:“走,下水!”, 另两位队友也受她的影响,纷纷下水。她虽然无法和原搭档一起比赛,只是这次比赛中的配角,但她懂得,人生不止为这一场比赛,她需要经历大风浪的历练。相比之下,日常训练更是对身心、意志的考验,特别是寒暑假训练,一下水就是一天,“37度晒成碳,3度4度冻成冰”,她的手掌脚趾反复磨出血泡长出老茧,外公外婆心疼她,经常劝她歇一歇。但她并不觉得很幸苦,而是全身心地沉浸其中,享受着与风浪的搏击,享受着踏浪前行的速度,享受着御风而飞超越对手的感觉。

在吴小牧看来,运动就是不断地超越自我、实现自我,其本质是对生命的礼赞和热爱。战胜耳疾,获得奥运单人帆船冠军的徐莉佳是她的偶像,她认为,美好的生命需要用汗水和拼搏去点亮。每次比赛,她和其他国内外的选手们,既是对手也是朋友,会慷慨地相互借工具、帮忙修理船只,为对方加油鼓劲,提醒注意安全,在激烈竞争的同时,感受互相帮助的美好。在学校里,她经常协助老师处理班级事务,帮忙“跑腿”、出主意;队友们同学们碰到困难、闹矛盾或者不开心的时候,她就是那个“百事通”、“和事佬”、“开心果”;另外她也热心公益,曾担任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SUSAS“小小城市导赏员”、参加“百孝慈善行”义卖等。

未来,面对更广阔的水域,吴小牧将继续勇往直前,不畏大自然与人生的挑战,将风浪的力量与人生的磨砺,变成自己前进的速度——不惧风浪、御风前行!


02

尊师爱学习  进取勇探索

——“尊师好学之星”陈昊轩

图片

6月24日早上5:30,天刚蒙蒙亮,大雨滂沱,他要去青浦区参加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的复赛。路途遥远,交通不便,大雨倾盆,地上的积水已漫过脚踝……恶劣天气的重重考验,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反而激发了他的斗志。“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不负重望,连续两年获得市级比赛的二、三等奖。此外他还在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历史中考取得了满分的优异成绩。他就是南洋模范初级中学九(8)班的学生——陈昊轩。


他,斯文中透着机灵,温和中透着刚强,真诚、自信、进取,成绩优异,爱好广泛,品学兼优。他细致严谨、一丝不苟,是老师的得力助手;他乐于助人、严于律己,是同学的好伙伴;他孝顺有礼、勤俭好学,是父母的好孩子。

兼任执勤班长和学习委员的他,恪尽职守、以身作则,不仅能够完成各项老师布置的任务,更能在老师目光所不及处,将班级管理得井然有序。他利用午休时间组织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数学竞赛、读书交流、时事讨论……在他的带领下,乐创班的学习热情蔚然成风。

“独善其身”可不是他的做派,学有余力就应该“兼济天下”。他经常主动帮助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耐心讲题,帮助他们找到薄弱环节,鼓励他们迎难而上。当同学为耽误了他的时间而抱歉时,他又笑着说:“‘教学相长’,教了你一遍我也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这份赤子之心,让他向来有着不错的人缘。

他勤学好问,严肃对待每一门学科,尊重每一位老师。进入初中以来,成绩稳居班级第一,年级340余人中名列前茅。历史中考满分的优异成绩是对他认真学习最好的肯定。

课余时间他尤其酷爱科学,勇于探索。他对太空、生活中的奇妙现象有浓厚兴趣,遇到有趣的科学现象就会主动阅读相关书籍,观看讲解视频。在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中,他以“系外行星”为选题。为了理解专业名词,他经常拿着专业词典翻阅;为了让大家清晰明了地了解,他熟练运用图片、模型、视频以及3D模拟;为了熟练展现,他反复练习以求完美。经历了疫情,他对抗病毒药物也产生浓厚的兴趣,阅读了许多资料。在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中,他介绍抗病毒药物,希望人类能够战胜病毒,幸福生活。

他爱好英语,生活中经常与同学用英语交流,还喜爱看英语原版书籍、电影。日积月累,在科普英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果: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荣获二等奖;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荣获三等奖;2022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校)一等奖;2023年上海市青少年科学思创挑战活动(校)一等奖。此外,在英语读书节活动中,他参加了影视配音“Lion  King”,荣获二等奖。

他还热衷机器人编程,会把他的奇思妙想编成程序。编程不仅需要深厚的计算机功底,有时也非常枯燥,考验耐心,一着不慎就会前功尽弃。但他从不气馁。他的努力和坚持也带来一些成绩:第38届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项目名称:北斗定位野外求生多功能镇定求生马甲);黄浦区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节“机器人巡逻—精度赛”项目(初中组)一等奖;黄浦区第十一届青少年科技节“机器人环保行动”项目(初中组)一等奖;2022年上海市家庭机器人挑战赛(火星探测)一等奖。

魔方也是他的爱好之一,他能在20秒内快速复原3阶魔方,还会复原6种特殊魔方。这些兴趣爱好,磨炼了他的毅力和韧劲,培养了他的耐心和细心。

“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他对未来充满希冀;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他对世界充满了好奇;作为新时代的少年,他愿意以史为鉴、以人为鉴,摸索领悟为人处世的真谛。人生之路漫漫,他将秉承尊师重道、勤学好问的精神,坚定勇敢乐观地前行。

03

助人为乐  跨越山海

——“助人为乐之星”李卓为

图片

立足班级

做中队建设主人翁


自入学以来,担任班级中队委员、班长、语文课代表等职务。在日常工作中,积累了宝贵的组织、沟通经验,主动承担班级“诚为先,信为本”、“珍惜粮食,致敬耕耘”等主题班会策划及主持工作,从学生视角出发,开展生动形象而内涵深刻的“大思政课”,为班级积极向上、严谨正直的班风建设贡献力量。

图片

作为班长,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积极帮助身边人解决困惑、疏导情绪,是班级同学的“开心果”;定期召开班委会,关注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与同学讨论尝试找出解决办法,是中队建设的“主人翁”。

担任学校“梦想,从这里起航”新生入学教育、“童心向党”六一歌咏比赛、第二十四届少先队代表大会等活动主持人,大方得体的台风,较高的应变能力和综合素质得到了一致的好评,是中队对外展示的一面旗帜。


践行志愿精神

争当小小志愿者


注册上海志愿者网,主动承担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在社区居委的组织下,春节前为孤寡老人贴春联,送福字,为老人们送去温暖。

暑假去上海市第一福利院看望老人,为他们送去防暑降温用品。参加老人们的读报活动,为老人们朗读报纸;还为老人们表演弹钢琴,同老人们聊天解闷。


乐于助人

为希望工程捐款捐物


积极参加希望小学扶贫助学活动,为希望工程捐赠文具、捐款等,为希望工程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和电台主持人肖波一起主持由上海人民电台、上海市文明办和上海市邮政管理局举办的“爱心校服捐赠暨发车仪式”,为希望小学的小朋友们送去爱心校服。

图片
图片


热心公益

积极参加沪滇青少年交流活动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上海市徐汇的对口帮扶对象,作为徐汇区的一份子,积极参与两地青少年交流活动,为沪滇一家亲贡献自己的热情,做好传递与赓续山海情谊的“火炬手”。

图片
图片

参加上海徐汇—云南红河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参加首届“石榴花开汇红心”同心营,在“双向选择,双向奔赴”的陪伴中,感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友谊。两地营员在才艺展示交流环节各展所长,竹笛、葫芦丝、陶笛的演奏和彝族舞蹈表演,展现出两地少年的奕奕神采与朗朗风貌,了解不同民族的文化特色和习俗。

在同心营中,与云南小朋友一起解锁同心营的欢乐之旅、友谊之旅、收获之旅。走进上海市区两级“人文景点”,探一探徐汇海派文化之源,走一程梧桐树下的漫步,来一次遨游太空的畅想,看一看黄浦江畔的绚烂。

和红河州小朋友一起参观钱学森图书馆和天文博物馆,了解了中国制造原子弹和卫星的艰辛历程、太阳系乃至宇宙的奥秘。参观了百代小楼和土山湾博物馆,了解了义勇军进行曲的创作过程,欣赏了土山湾的艺术特色。学习了现代艺术—拼贴诗句,上海丰富的美食,古人生活的小趣事。还一起学习了“音乐中的党史”等丰富多彩的课程。

和红河州小朋友在触摸中华文化和感知魅力徐汇的交流分享中和红河州的小朋友们建立了跨越千里的友谊。

图片
图片


书信往来

结对红河州少数民族青少年


在上海徐汇—云南红河各族青少年交流计划“石榴花开汇红心”同心营活动上,徐汇、红河两地学生代表一起按下书信结对活动的启动键,和红河州小朋友建立结对关系,结为笔友,遥寄书信,延续友情。

图片
图片

在陆陆续续的书信往来中,和红河州小朋友互相关心,在节日到来的时候也送以问候,互相叮嘱,互相鼓励努力学习。这跨越山海的友谊,似一颗颗石榴花的种子埋在了彼此的心里,互相激励学好本领,努力做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04

品学兼优  全面发展  

红色少年在成长

——“尊老爱幼之星”张晗逸

图片


张晗逸同学是一位品学兼优、全面发展、才艺双全的少年,他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在学习和生活中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争做新时代的好少年。

他在担任学习委员和中队委员时协助老师每周安排队会、出板报,多次组织少先队小队活动,并在学校公众号上发表报道文章。在家中帮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疫情时期父母工作奋斗在抗疫一线,长期不在家,张晗逸懂事地担起了帮助父母照顾祖父母和弟弟的责任,在老人和弟弟身体不适的时候他端茶送水,嘘寒问暖,夜里还惦记着给他们测量体温监控病情。

可贵的是,他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当他人需要帮助时,他也展现出无私的关怀,他是小区里孩子们都喜欢的大哥哥,学校里同学们信赖的小干部。他听闻学校低年级的小妹妹不幸得了白血病时,积极响应老师和学校的号召,组织专题队会,带头捐出自己所有的零花钱,并写信鼓励小妹妹战胜病魔早日康复。当他得知我们国家有些地方,比如云南的山区,还有一些贫困家庭的孩子上学有困难,他就捐出自己积攒的零花钱,通过中国扶贫基金会长年资助那里的小朋友读书,虽然与这些孩子远隔千里,但通过书信的联系和关怀,一起成长,一起进步,互相激励一起追求梦想。

张晗逸是个热爱音乐、充满孝心和爱心的孩子。作为上海瑞金医院的志愿者,他常常参加医院的音乐志愿者活动,为病患中的老人们演奏音乐、给他们带去温暖和安慰。他用自己的音乐特长给就诊的老人们带来欢乐,用音乐抚慰他们的心灵、减轻病患的痛苦,被老人们亲切的称为“音乐小王子”。

张晗逸从小热爱中国传统文化,也报名成为了中国文化志愿者,利用课余时间教国外小朋友学习汉字和中国文化。他通过视频教学互动的方式,向他们讲授唐诗、三字经的诵读技巧,讲述三字经中的中国传统文化故事,帮助他们理解中国诗歌的内涵,让更多的外国同龄孩子领略到中国文化的魅力,向世界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的外国学生们都非常喜欢他,称他为“China哥哥”。

这些尊老爱幼的事例体现了张晗逸同学的爱心和善良,他也懂得学好本领才能更好地帮助更多的人,他一直刻苦学习,全面发展。一年级至五年级语数英考评均为全优,且位列年级前茅,毕业年度荣获上海市“红领巾奖章”个人三星章(全校仅四人获得)。获奖作文“人,要有坚持下去的毅力”入选乐读优秀作文选集;曾获袋鼠数学竞赛银奖,美国大联盟数学竞赛Honor奖,并入围2023年美国Math League决赛;2022年ESDP全国英语演讲辩论赛入围半决赛;喜欢运动,曾获校体育节“小小飞毛腿”称号,坚持参加校足球兴趣班及市学生足球夏令营,曾获上海市青少年足球夏令营优秀学员;在音乐方面有特长,已通过小提琴十级、钢琴七级,2021、2022年代表学校参加区学生艺术单项比赛均获金奖,多次在上海大剧院、上海交响乐团、东方艺术中心等登台演出,参加香港音乐节比赛独奏组及乐队组均获银奖,2022年青培艺术比赛获上海赛区金奖。2023年经严格的专业选拔被上海市学生艺术团南洋模范中学交响乐团录取。

张晗逸心系祖国,是红旗下成长起来的红色少年,他担任中小队长时组织同学参观孙中山故居,缅怀先烈,相关文章《观中山故居,壮强国之志》在学校公众号中发表并获好评;2019年和妈妈参加上海医务工会庆祝建国70周年活动,小提琴合奏节目“我和我的祖国”获决赛二等奖;同年参加学校国庆“国旗下成长”主题活动,节目“歌唱祖国”获师生好评;2021年建党百年时参加学校“百名师生、家长共奏红色歌曲”活动,小提琴《我爱你,中国》在学校公众号 “初心筑梦,礼赞百年”系列中推出。

少年强则中国强,张晗逸这样品学兼优、全面发展,在实践中传承并践行中华民族传统尊老爱幼美德的少年,是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预备队,期待着他们为祖国的强大和民族的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05

传承文化  小达人的文化梦

——传承文化“梦之队”

图片


有这样几位文化小达人,他们一直怀揣着对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参加各类传统文化的活动,并且将他们的兴趣和梦想付诸于实践。南样模范初级中学七年级10班张靖怡,肖梓善,滕青宇,史之衡自发组织成立了“南模文化传承梦之队”,以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目标,通过上海本地特色的文化故事内容为载体(盐文化、华亭鹤、红色文化浦东游击队的故事、沪上红旗渠大治河水文化等),策划了一系列围绕本土传统文化传承的展示和传播推广活动,让优秀的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发展,向更多的受众讲好中国故事,树立文化自信。

梦之队成立以来,队员不仅积极参加各类文化活动,而且通过一次次活动实践,建立了“调研-策划-展示-传播-宣讲”的文化传承“五步法”达梦工作宝典。要做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人、传播者,首先得自己了解文化故事与知识。队员首先要做调研工作,走访博物馆,从书本、网络进一步丰富相关的素材,还有队友参与一些历史文化系列绘本的绘制工作。掌握了历史文化知识之后,要策划不同的文化展示传播活动。从选址到因地制宜根据每一次活动的场地精心策划布置,制作物料,通过自身的实际行动号召更多的人了解传统文化中的故事,对传统文化与历史文化遗产产生兴趣。把优秀的文化进一步科普推广,以大家感兴趣的方式进行展示传播,让更多身边的人来进行文化打卡。

在盐文化推广活动中,“梦之队”参观中国海盐博物馆,了解更多的盐文化知识。利用国庆假期,梦之队成员携手走进新场古镇和徐家汇公园,为盐文化打call,以“盐出必行”作为行动计划,进行盐文化的公益宣讲和志愿者展示活动,开展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盐文化传承之旅。队员参与古籍《熬波图》的绘画创作,并且根据古书绘本的题材,制作古盐场的示意图等。许多游客对当地的地名和《熬波图》这本古书并不甚了解。队员们以启发式提问的方式,积极与游客互动,引导他们了解盐文化的奥秘。他们不仅设摊展示盐文化,还以书籍、海报、明信片、小贴纸等形式呈现相关主题信息,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兴趣,取得了非常好的展示力与活动影响力。这一切都是出于对传统文化的深切热爱和对盐文化的不懈探索。梦之队的志愿者不仅给小游客贴上了可爱的“小盐神”贴纸,赠送了《熬波图》新说新绘的明信片,并与每一位了解盐文化的游客合影,讲述盐文化相关的故事。这个互动的过程不仅让游客了解了盐文化的独特之处,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年轻一代对传统文化的执着和热情。

梦之队在推广红色文化活动中以“浦东游击队”新四军的故事为传播样本,深入探索红色文化,尤其关注浦东游击队的英勇事迹。参观浦东游击队旧址、观看《东方春晓·浦东游击队》话剧,去南汇烈士陵园、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参观学习革命先辈故事等,不仅仅队员自己受到了深深的教育,而且在观看了话剧之后,借用“红色文化之旅学习驿站”的设备,与更多的观众分享红色文化话剧。借助红色文化的文创人物形象,生动形象的展示传播游击队的抗日故事。梦之队计划在未来的活动中,让更多的小朋友亲身体验这段历史,通过观看话剧、甚至cosplay一些故事情节,更深入地了解浦东的红色历史。

梦之队小朋友还组织参观了沪上红旗渠大治河的文化展示,在红旗背景的时代号角广场合影留念。队友们了解了上海的治水文化、浦东的运河明星,同时也通过水利科普知识课堂了解中国的水利智慧。队友们通过了解大治河——上海这条最大的人工运河的开挖故事背景,从中汲取了这一壮举中劳动人民的奋斗精神与力量。大治河的开挖不仅令人们对历史感到自豪,也激励着年轻一代继续奋斗,为祖国的建设作出更多贡献。大治河的历史,是老一辈人民的努力和奋斗的写照,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史的缩影,鼓舞着青少年一代在新时代继续努力,将大治河的故事一代代传承下去的美好愿望。

南模文化传承梦之队的用自己的行动,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贡献了自己的一份力量,也为未来的文化传承者树立了榜样。只要有热情和坚持,年轻人可以在传统文化的道路上走得更远,当好文化传承的先锋,守护好传统文化,宣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少年文化梦成就中国强国梦。

梦之队的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每一次活动现场都激发了游客、居民的极大兴趣,扩大了行动号召力,得到了很好的传播效果。盐文化的活动“浦东观察”发布的报道被新华社转载,获得了50万+的持续浏览量,为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做出了积极贡献。


-END-

撰稿:各年级组

摄影:各年级组

美编:蔡枫

责编:德育处

修改于2023年11月08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