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组 > 理化生教研组 > 资源共享 > 教案

大气压强教案(张嘉阳)
作者(来源):张嘉阳    发布时间:2006-09-15

ks12_07_大气压强(1)

§12.6~12.7 大气压强 (课时1)

【教学内容】

1. 大气压现象

2. 托里拆利实验

【重点】

1. 马德堡半球实验

2. 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要求】

A级(基本)

1. 知道大气压的存在及大气压存在的现象

2. 知道大气压存在的原因

3. 知道马德堡半球实验证明了大气存在很大的压强

4. 知道大气压知识的一些应用

5. 知道托里拆利实验首次测定了大气压的值

6. 会用公式F = p S计算大气压力

B级(提高)

7. 能解释马德堡半球实验

8. 了解托里拆利实验的原因

9. 能根据托里拆利实验的原理,用p=ρgh计算大气压强

【教学流程图】

大气压的现象马德堡半球实验应用托里拆利实验

【教学过程】

多媒体

板书

§12.6~12.7 大气压强(1

一、大气压强

1. 大气对其中的物体存在压强,这个压强叫做大气压强,简称大气压。

2. 大气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3. 产生大气压的原因——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

4. 马德堡半球实验说明了大气存在很大的压强。

5. 大气压知识的应用

1)吸盘式挂衣钩—吸盘式爬墙机器人—真空泵

2)“吸”饮料—钢笔“吸”墨水—注射器“吸”药液

二、大气压的测定

1. 托里拆利实验

1)实验原理

2)大气压的单位

例题

12. 1个标准大气压可以托起多高的水柱?

 

 

 

 

13. 某人身体的表面积大约为22,则他在地面上受到的大气压力为多大?

 

 

 

 

【课后作业】

同训2002-2003_ks12_07_大气压强(1).doc

 

 

【课后随笔】

1、       在归纳三个引入现象时,可采用学生自行归纳,师生共同完成的方法,以培养学生的归纳综合能力。教师应引导学生比较三个实验的异同点(同:一为都是大气压作用在物体上,二为都有一个“负压区”,这两点应该成为串联衔接这三个实验的工具;异:一为大气压的方向各不相同,二为获得“负压区”的方法不同——用水排气、点火排气、挤压排气。)

2、       在教学中引入“大气压强”的概念及其方向时,要注意引入步骤的完整性:在得出大气对纸片、鸡蛋、衣钩有压强的结论后,还要强调经过其他大量的事实验证,说明大气对它里面的物体都存在压强;在得出在竖直向上、竖直向下、水平方向上都有大气压的结论后,还应用实验来说明大气向其他方向也有压强。

3、       在学生举例中,应引导学生讲出教科书上的“吸管”,并强调“吸”应为“压”。

4、       本课的第三个课后活动(注射过程中用到的物理知识)实际上是对增大或减小压强的方法、液体传递压强的规律及大气压强三部分知识的小小归纳。

5、       1、小幽默

5、(1)伽利略“捣浆糊”:为什么抽水机只能把水抽到10米多一点的高度?“因为自然厌恶真空有一定的限度,超过这一限度,它就不厌恶了!”

5、(2)托里拆利的三个“专利”:托里拆利管、托里拆利真空、水银气压计。(引入气压计)

5、(3)伽利略师生给亚里士多德的两记重拳:伽利略——否定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观点;托里拆利——否定了“自然厌恶真空”的观点。

6、       例题11标准大气压能托起多高水柱?)的教学体会:

(1)引入:本题从“想一想”——伽利略未解决的问题(抽水机问题)引入,应注意引导学生对该问题进行思考,并把抽水机问题转化为本题的陈述。

(2)解题时要用两种方法解题。先用常规方法,大气压的值取101000帕,答案是约等于10.31米;再用比例法(将水柱与汞柱比较),答案是10.336米。

(3)用两种方法解题完毕后可提出问题:为什么答案只是大致相同,而不是完全吻合的?再请学生考虑问题:到底哪个答案更精确一些?然后予以解决。

(4)最后,应比较两种解法在数学运算上的繁易程度,提倡用比例法解题。

(5)本题的答案是对抽水机问题的解决。

版权所有: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联系地址:天平路200号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62825748
您是第 位光临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