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学习(课堂实录)
播放英文版{老鼠爱大米),引发同学兴趣,引入语文学习这一话题。
一首好的歇,离不开动听的曲和动人的词,这首歌曲为何如此风靡呢?我想可能是歌词
太精彩了吧,“我”离不开“你”,就象老鼠离不开大米,比喻的运用形象地表达了“我”对“你”的感情。可是说到我们对语文的感情大概只能用这句歌词来形容:“想说爱你不容易。’语文语文,想说爱你不容易,和语文如影相随近7年了,为什么得不到他的青睐呢?让我们一起听听同学们在学习语文中的困惑吧。
(吴启渊发言)
这位同学的发言应该是具有代表性的,但是在我们的身边,也有一些同学,他们在语文学习中享受到了乐趣,得到了很多收获,让我们来听一听他们是怎样学习语文的。
(范栋梁 我是怎样做预习工作的)
(曹越 写作是一种快乐)
(刘宇轩 我的语文学习法)
相信以上同学的发言会给大家带来一些启发,其实,学习的方法多种多样,下面老师再作些补充。
语文复习法之一:自主命题法
学校里的考试,总是老师出题,学生答题,如果尝试自己命题,出一份试卷,也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法.自己出题并不容易,如果所学知识不够扎实,没有融会贯通的话,就会感觉无从下手.自主命题实际上是一次复习的过程,但这样的复习却与平时不一样,需要以一个老师的身份去揣摩学生的心理,要把一些容易出错的和必须掌握的知识进行整理,对提高自主学习能力是一种有益的锻炼。
随笔写什么?
1,联系课文——《绎路梨花》--点击雷锋网站—认识雷锋精神的精髓
2,回忆往事——童年趣事
3,写身边的亲人——爷爷、奶奶等
4,写季节的变化——-感受大自然,夏天的鸣蝉、秋天的落叶、冬天的飞雪等
5,针对某些现象发表议论——班级里的、学校的,社会的
6,节日抒情——母亲节、教师节、儿童节等
7,学习上的点滴进步、退步、喜悦、烦恼
总之,做文章就是用笔说话,你只要勤看、勤想、勤说、勤写,那生活同样会在你面前散发出无穷的魅力,同时作文也显示出了它无穷的魅力。
为什么相似的材料得分不同?——美词笔法在做文语言中的妙用
创作一篇佳作犹如建造一座精美的大厦,谋篇布局恰似大厦的框架结构,而语言则是不可缺少的装潢.如何让你的作文语言更扣人心弦且绚丽多彩呢?不妨采用美词笔法来美花自己的语言.具体地说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如手:
1、追求诗意例
如有位学生写学钢琴时间长了感到枯燥乏味,母亲发现后及时引导,并没有用贵在坚持之类的抽象语言,而是这样叙述母亲的一番话:兴趣是一幅风景,看久了总会厌倦,这时候需要细心发掘,在风景背后,总是境界.这种表达,充满诗意,耐人寻味.
2、巧用名言
有一位学生写《读懂母亲》一文,开头直接引用丰子恺文中的名句:母亲啊,您是苍天耸立的大树,我是树下一朵弱不禁风的小花,心中的雨点来了,除了您,谁是我在无遮拦天空下的绿荫?作者引用名句的目的是为全文定下抒情的基调,同时开门见山,给文章镶嵌了一个美丽的开头.
3、追求哲理
《感悟明天》中有这样一段文字:明天是一条通向未来的路,也许是春花烂漫,也许只是一片漆黑的险途.作者对明天的感悟很有哲理性,给人以启迪.
4、善用修辞
绚丽的语言离不开丰富的词汇,而丰富的词汇又离不开多种修辞方法.
5、运用抒情
文章有感情,才能打动和感染读者.抒情性的语言往往能点石成金,深化文章的主题.如《我渴望永远年轻》一文:生命树上的落叶缓缓飘落,不经意间,才发现岁月已经给生命之树套上了4圈年轮,宽的,是我的欢乐,窄的,是我的忧伤.每一圈年轮都告诉我,我又大了一岁.字里行间流露出淡淡的哀愁,是我对成长的困惑,还是对失去光阴的留恋,作者以散文般的语言,抒发了自己的情怀,读来真实感人.
由此可见,语文就是生活,不仅语文的学习内容应该而且必须是生活的,语文的学习形式也应该而且必须是生活的,是丰富多彩的,在语文中理解生活,在生活中去学习语文,又用语文去装扮生活,语文的点点滴滴都会伴随你的生活,哪怕是一个字的书写,一句话的表达,一段文字的理解,那么,语文学习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得益于平时的学习好习惯,所以,最后老师再提一点希望,希望大家在语文学习中养成几个好习惯(略)
养成珍惜时间的习惯
几分钟的时间并不长,但是如果能利用他并能成为一种习惯,这些短短的时间就有可能成就一个人,因为再大的事业和成就所需要的数年和数十年的时间都是由短短的的1分钟累加起来的。
最后,为了让同学们增添一点对语文的兴趣,我们来做一个测试:在你学过的中文字里,哪一个方块字对你来说是最具有震撼力的?说说理由?
零.
普普通通,平平常常,但数学家们决不会小看他,因为他有独特的性格和谁也抹杀不了的功绩。“从零开始”意味着重整旗鼓,奋力拼搏,去争取胜利,在这里,零被奋进者看做新航程的起点。在数学中,零有与众不同的特点,如果一个数能冲破阻力跑到零的前面,那么这个数就会变大,反之,就会变小。其实,人也象个数,勇敢的,勤奋的,就跑到零的前面,越来越充实、强大;怯懦懒惰的,则躲在零的后面,越来越小,最后在他的世界里失去立足之地,零真可谓是集“小字号”和“无穷大”于一身了。
了
有一位新加坡的女作家,他认为“了”这个字,是方块字里边最具有震撼里的。他是中文里的过去式,他一出现,事情往往便过去丁,追悔、迫叹、全都没用。走了,完了,断了,死了,他一现身,天大的事,都成了明日黄花,没有商榷的可能,更没有重新再来的机会,就算你是楚霸王在世,具有拔山盖世的气势,也没有办法力挽狂澜。他大摸大样地坐在字里行间,神气而威严,深沉而肃穆,他的出现,代表了大局已定,标志了大势已去,一切的一切,都画上了一个戛然而止的句号,他让你惊、让你痛、让你悲。他是“文字的警钟”, 教人学会珍惜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