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招生简章
 首页 > 德育园地 > 家校互动

教育孩子需主意的几大问题
作者(来源):德育室    发布时间:2006-05-13

一、要教育好孩子,你必须和教师保持紧密联系……

作为父母,你想教育好孩子。虽然很有热情,但是没有学习过系统的教育知识的你,有时感到简直不知道该怎么办。那么还是联系孩子的教师吧,他会给你建议的。

家长和老师交流的必要性

学校和家庭之间的沟通对孩子大有益处,这点想必不用做过多解释。但我们经常看到的情景是,教师和家长在教育责任、教育方法等问题上各执一词,甚至面红耳赤。这就是家长和教师缺乏沟通的恶果。所以,家长要和教师形成对孩子教育的合力,首要的问题就是学会如何与教师交往。

这里有几个关键问题:         

 其一,是认清自己的角色。你是孩子的家长,而不是教师。教师会有一套教育孩子的方法,虽然这些方法并不一定适用于每个孩子,但至少在整体上是经过经验和科学证明,对大多数孩子行之有效的。为此,不要过多对教育问题指手画脚——在一般情况下,教师作为受过专业训练的职业教育者,在教育方面懂的比你更多。所以不要企图替代教师。

  其二,认清教师的角色。前面说了,教师是职业教育者,也就意味着他也承担着义务,他有义务给孩子提供好的教育。所以不要害羞或者向老师提及关于孩子教育的事。如果你对教师对你孩子教育的方式有疑问,不要犹豫,向教师提出你的担心,但不要以命令的方式去提,你最好是从父母的立场提出建议,寻求帮助。但别永远保持沉默,因为教师他理应对孩子的成长负有他的那部分责任。

其三,是考虑如何协调教育。一个有效的家长参与教育制下,家长和老师都必须认识到有着共同的目标和肩负着共同的责任,在平等的基础上,为孩子的教育履行自己的职责。为此,双方不能够互相“拆台”,不能将自己作为正确的标准,而贬低甚至抵触另一方的工作。比如说,父母对孩子说:“别管老师说什么,这次听爸妈的。”;再比如说,教师对孩子说:“你父母懂什么?”,这样的冲突将对家庭教育造成很不利的影响。

   二、知心姐姐卢勤的家庭教育五大观点

卢勤现为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中国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专家委员会委员,曾获中国新闻工作者最高奖“韬奋新闻奖”、“中国保护未成年人杰出公民”等荣誉。她长期主持《中国少年报》“知心姐姐”栏目,独到的教育理念影响了几代人的思想。“成长比成绩更重要

     1、家长对孩子过高的期望最终带来孩子的无望

家长心声:所有的父母都看重自己的孩子,做父母的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没出息。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孩子当兵我就希望他当将军,他当厨师我就希望他当最好的厨师。

卢勤观点:孩子有个特点,蹦一蹦能够着他就继续有希望,老够不着他就累了,他就没希望了。孩子的成就感来自自己的目标,而不是来自于父母的目标。他的目标是在体验中获得的那种感受,他从小成功到大成功,他第一次获得的小成功、一种小小的成就铸成了他走向最后的目标,但是他没有成功的感受他怎么能有目标呢。 父母要想清一个道理,你到底要什么,要知道成长比成绩重要。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是兴趣和他的成就感,在学习中能够有成就感,这样他对学习就永远保持一种兴趣,不要逼他,人为别人做事总是非常被动的,人要为自己去做事,学习是我自己的事,我很愿意学,考试我很有感觉,这个孩子就是积极向上的。

 父母不要让孩子代替你去实现你的梦想,这就是最大的问题,就是一种补偿心理,我们小时候没得到的、我们青春的时候没得到的让孩子去得到。

2、过度保护最终带来孩子的无能

家长心声:孩子生下来就是需要保护的,18岁之前父母都有监护的义务。孩子的成长确实让父母操心,社会那么复杂,我担心孩子学坏,我不知道他走出家门以后会交什么样的朋友,会去干什么样的事。

卢勤观点:过度的保护就是说该孩子做的事情父母也替他做了。今天的父母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都替孩子干,你的任务就是念书,其他一切事都我干,孩子因此甚至会变得缺乏常识。爸爸妈妈认为我都给你准备好是我对你最大的爱,其实他错了,最大的爱孩子是让孩子学会去做这些事情,他自己亲手去做一个事儿比你给他做好了,他感受好多了。

你能替孩子做事,你代替不了孩子的成长,你能保护孩子今天在你身边不出事,你保证不了他一辈子不出事,因为他不会自我保护。今天,儿童的第一大杀手就是意外伤害,你要教会他怎样去面对才行,在我们家庭教育中不字太多了,不要下河、不要游泳、不要乘梯,不要爬高,什么都不要干,那我能干什么,其实今天应该让孩子学会怎样去做。

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随时告诉孩子怎么办,比如说在家炒菜不要不让孩子进厨房,怕孩子烧着,孩子要学会炒菜,就告诉他炒菜怎么点火、怎么灭掉、怎么关煤气,如果你一个人在家做饭着火了,油锅着火怎么办……这些事情都是在孩子操作中告诉他。过度保护的孩子很怕失败,他承受不了失败。

3、过分溺爱最终使孩子变得无情无义

让孩子没有爱的感觉的爱就叫溺爱。很多父母都认为我的付出不要回报。这是误区,只有付出爱的人才能感受爱,只有孩子能感受爱,爱才能变成一种心灵的成长。孩子对父母过度的依赖,爱得让孩子离不开他,这就非常麻烦了。儿子从母体中出来,从胎盘里剪断的时候,第一次分隔,孩子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人了,一切你替他照顾得好好的,连被子每天都给他盖好,孩子就一点空间没有了,饿不着冻不着冷不着,在妈妈的这种母爱下,他很舒服,那这个孩子,别说走进社会,他走进大学就受不了,惯子如害子啊,最后对父母很仇恨的那些孩子,多数都是被溺爱的孩子。

4、过多干涉孩子带来无奈

比如说父母偷看日记偷听电话,这是孩子最反感的,他们也有权利意识。要沟通。有话要当面说,发现问题后要用正常的手段跟孩子去进行沟通,从小不沟通,长大沟通就很困难了。孩子的信任程度有多少,完全是父母培养出来的,你听信他的谎言,不去调查,慢慢地他越说谎越多,一旦说实话你就打他,这孩子绝对不会跟你说实话,孩子无论跟你说什么,你都要能承受,然后帮他分析,看这事怎么办比较好,孩子就能够慢慢地在父母面前实话实说。

父母最担心孩子与异性朋友的交往。一旦孩子有了朋友以后,父母要心平气和,不能够看成洪水猛兽,父母越紧张的事,是孩子最愿意干的事,最有刺激的事。父母平和下来,孩子反而轻松了,接纳你孩子的朋友没什么了不起。但是要告诉孩子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人生最重要的选择是选择终身的伴侣,不要一见钟情。有一个孩子很坦率地跟他爸爸说,我看上一个女生,我能跟她结婚吗?他爸爸说好啊,如果你将来想在县里发展,你可以和她继续发展,如果你想去市里发展,你应当到市里去解决问题,如果你将来想去省里,你应该去省里解决问题,如果你将来想去北京发展,你应当进京去解决问题,如果你将来想向国际上发展,你应该出国去解决这个问题。儿子一听就说,那我就不着急了,等等再说吧。爸爸给了他一个眼光,就是孩子不要“近视眼”,要看得远一点,你的终身的伴侣会陪伴你成长往前走的,你如果很短视,你将来会后悔的。

5、过分指责让孩子失去信心

爸妈老喜欢拿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孩子比较,一比就把孩子比下去了,对自己孩子的满意度是最差的。有一个小男孩儿跟我说,我做梦都想当干部,我从来没当过,好不容易当个小队长,乐得屁颠屁颠的,回家跟我妈一说,妈我当小队长了,我妈当时把嘴一撇,小队长有什么好吹的,那是中国最小的官了。爸妈的标杆永远超越孩子的水平。     父母在教训有错误孩子的时候要头脑冷静,不能自控时不要教训孩子。在很冷静的时候把孩子找到一个没有人的房间里跟他面对面,看着他的眼睛跟他说这件事情,你的感受。问他为什么会做这样的事情,然后把事情的结果过程全部说清,没有隐瞒。最后还要说一句话,妈妈相信这是最后一次了。最后还要给孩子一个爱的启发,你还是妈妈的好孩子。这叫一分钟惩罚,一分钟批评,时间都不用很长,一辈子不会忘记。

三、小细节让你的孩子更优秀

今天早上,张瀚文送来一份文稿,一看是她妈妈在家长会上的发言稿,心里很感动。多好的家长啊,我只是随口提了这个要求,没想到这么快就整理出来了。赶紧记录下来,全文如下:

1、为人父母,自身要努力向上,乐观热情,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榜样。在单位,不一定要当领导,非要赚多少钱,重要的是你对工作的态度,对生活的态度。有句歌词叫做:我认真地过好每一分钟。如果你能这样要求自己,那么相信你的孩子肯定也会很出色。有的父母自己一直泡在电视机前看无聊的电视剧,却要求孩子去学习,或者是在孩子面前热衷于东家长西家短等等,这样恐怕就会给孩子造成不好的影响。

  2、学会欣赏孩子,了解孩子。多用肯定句,少用或不用否定句。比如把“别忘了带作业”改成“记得带上你的作业”,同样的意思但效果可能是不同的。表扬孩子要有针对性。要清楚的知道孩子到底是怎样的性格,哪方面比较强,哪方面有待于提高。只有这样才能对症下药。比如我的孩子很要强,凡事不服输,那么我就会说:“我估计这件事你可能做不了吧?”通常情况下她一听到这个马上就来精神,“你说的啊,那你看着,我做给你看啊!”这时我就知道我的目的达到了。

  3、培养孩子良好的阅读习惯,要十分重视语文的学习。语文学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其他科的学习(甚至会影响到人际交往,因表达不清造成误会的事情不胜枚举)——数学应用题的解答,英语的翻译等等,都需要语文来打基础。所以对理解能力、阅读能力的重视程度怎么强调都不会过分。另外给孩子选择读物时功利性不要太强,不要单纯给孩子买一些作文书,要开阔孩子的视野。科幻、漫画、小说、杂志、报纸、生活类等等,什么都可以读。比如我给孩子买的书上有怎么样系纱巾,怎么样做沙拉等,孩子看了说动手去做,效果很好,看起来好像没有直接帮助她写作文,但是这些可以成为她写作的素材,因为是自己动手做的,所以写起来就会很生动,言之有物。

   4、给孩子具体的建议,而不是简单地说:怎么搞的,又错了,谁让你这样做的等等。比如你发现孩子的字写得不好,那么就告诉她:“孩子,这个字你能写成这样真不错,不过这个横如果再平一点是不是会更好?试试看,怎么样?”通常这个时候孩子会很高兴地再写一遍而且会有所改进。

  5、允许孩子看电视,上网,出去玩,但首先规定好时间。告诉他“现在是6点,到6点半写作业,到点我不叫你,你自己自觉,相信你能做到。”这样有助于帮助孩子建立自主意识和能力,也对孩子做事有计划有良好的影响。当然孩子做到了,要及时鼓励,表扬。如果有时间,不妨和孩子一起看会电视,然后讨论一下剧情,发表各自的观感;如果没有时间陪着看,那就过问一下孩子看了什么,叫他讲给你听。这样久而久之,孩子的表达能力、概括能力、记忆能力都会有所提高,既娱乐,又学习,两全其美。

   6、保持一颗童心,跟孩子做朋友,尊重她,平等地对待他,多想想自己小时候是怎样一种心理,不要时时处处摆家长的架子(其实我更喜欢用“父母”而不是用“家长”这个词)。有一次邻居家的小朋友找我孩子跳皮筋,我给她们扯绳子,那个小姑娘很吃惊,说:“你妈妈真好,还会给你扯绳。”她一脸的羡慕我印象很深,相信那时我孩子也很骄傲,很自豪。结果那几天孩子练琴特别用功,效果好极了。其实孩子的要求真的很小,做父母的稍稍用心就可以做得更好。

 7、当孩子做得不好时,不要一味地指责,要明白他为什么落后,是能力问题还是态度问题,这点很重要。另外还要记得检查自己做得足够好了吗?当你大声指责孩子为什么没有考第一,不如别人时,要记得很有可能孩子也会来一句“你不是也不如谁吗?”这时候你是恼羞成怒还是从容不迫?决定权其实在你手里。那就是不要这样指责孩子,要明白第一只有一个,能得第一很好,但做不到也不见得天就塌了,最重要的是不断努力,不断超越自己。

  8、尽量多地了解孩子的同学,知道她的好朋友,知道她为什么会跟这些人成为好朋友,关心她的班级。当我说出孩子班上大多数同学名字时,她很惊讶,“妈妈,你居然知道这么多!行啊你!”她很开心。这样她会感觉你关注她的集体,为此,她会在各方面更加努力。

  

版权所有: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联系地址:天平路200号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62825748
您是第 位光临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