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接触的就是西洋乐器,所以我对民乐的了解是少之又少。民乐二字,对我来说只能算是陌生。听说下午要去观看民乐表演时,我除了兴奋,更多的,是好奇。
坐在台下,等待着演出的开始。当表演者们手拿乐器走上台时,刚才还十分吵闹的剧场一下子安静了下来。我心里暗暗感叹,这不就是音乐带来的一种庄严神圣吗?随即,主持人向我们介绍了民族乐器的四种分类。我这才恍然大悟,原来民族乐器分为吹管乐器、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和打击乐器。表演一个接着一个,大家的情绪也跟着逐渐高涨起来,每逢一个节目结束,观众们都报以热烈的掌声。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节目是唢呐。以前在我的印象中,与唢呐联系起来的就是“老土”、“俗”之类的字眼。可定睛一看,那来到台上的表演者竟是个20出头的女生。嗬,这等反差让我不禁伸长了脖子看好戏。
只见她拿着两个不一样的唢呐,兴致勃勃地演奏起来。一会儿是小姑娘泼辣的嗓音,一会儿是老头子又低又沉的喊声。突然间,看到她拿走了唢呐,可是从她嘴里仍然传出有趣的貌似唢呐的声音。有些观众小声议论道:“是口技吗?”后来才发现原来在她的嘴里还藏着一个极小的唢呐。听了这首曲子,突然让我联想起曾经观看过的一个节目,曲名叫作《百鸟朝凤》。现在想来,这曲子中的各式各样的鸟鸣声,好像就是出自唢呐。原来自己潜意识里对民乐,也有着微妙的感情。
通过这些有趣的表演,我发现民乐并不是我想象中的枯燥。中国的民族音乐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经过这么多年的文化传承,民乐曾经一度十分强盛。可是再看看现在,由于文化的交流,人们更多的是去关心西洋音乐。对于我们来说,作为一个炎黄子孙,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除了要学好汉语,还有许多其它的文化应该由我们来发扬光大。在社会高速发展的同时,这些珍贵的非物质文化更加应该受到保护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