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组 > 综合教研组 > 交响神韵 > 名曲欣赏

《命运交响曲》
作者(来源):摘录    发布时间:2007-01-23

《命运交响曲》

 

交响曲是外来语,古代很早就有。在英语中,交响曲写作“Symphony”,也就是“一齐响”的意思,它指的是多声部的器乐合奏曲。我们这里讲的交响曲,是十八世纪后半叶,由“交响乐之父”海顿所奠定的一种大型器乐套曲,典型的形式都是由四个乐章构成,四个乐章的速度通常按快、慢、稍快、快的方式排列。

交响曲的四个乐章是互相联系的,通常在一个完整的艺术构思中,从各个侧面反映广阔的社会生活,揭示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

第一乐章快板,一般用奏鸣曲式揭示激烈的戏剧性矛盾,反映火热的社会斗争或紧张的心理状态。第二乐章慢板,通常是转入哲理性的思考或对生活的深刻体验,常用复三部曲式或变奏曲式写成。第三乐章小快板,往往反映斗争后的娱乐和休息或积极的精神活动,在早期交响曲中,这一乐章是小步舞曲,贝多芬以后发展为谐谑曲,偶尔也用其他舞曲,一般都用复三部曲式写成。第四乐章又是快板,一般都表现斗争胜利后载歌载舞的群众场面,对前面提出的温暖体作出乐观主义的结论,常用奏鸣曲或奏鸣回旋曲式写成。

下面,我们以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为例,说明交响曲四个乐章的整体构思。

第一乐章,灿烂的快板。整个第一乐章贯穿着同命运斗争的主题,主部是一个同命运不屈不挠斗争的形象(片段1,陪衬它的副部则是对美好前途的向往(片段2。正如贝多芬自己所说:“我要扼住命运的喉咙,它休想使我屈服。”

第二乐章是慢板,这里是在斗争间隙对前途的哲学性思考。主部主题抒情、安详、沉思,由中提琴和大提琴奏出(片段3。与之对应的副部主题先由木管奏出,后由铜管乐器奏出豪迈的英雄凯旋进行曲,表现了战士们的信心和勇气(片段4

下面是第三乐章是谐谑曲。在这里命运主题的变奏依然凶险逼人(片段5,但在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跃跃欲试的曲调后,乐队奏出旋风般的舞蹈主题,因出振奋人心的赋格曲段(片段6,象征着人民参加到与命运斗争的行列中去,黑暗必将过去,曙光就在眼前。在低音乐器震撼人心的渐强声中,不间断地进入地四乐章。

第四乐章是快板,乐章的主题是乐队以极大的音量全奏出辉煌而壮丽的凯歌(片段7,如长江大河,浩浩荡荡。光明终于战胜了黑暗,这里是载歌载舞、人山人海的场面,表现了这一场与命运的斗争最终以光明彻底的胜利而告终。

贝多芬就这样用交响曲的四个乐章,反映了法国大革命时代,人们“冲破黑暗走向光明”、“通过斗争走向胜利”的革命愿望。所以说,交响曲是一种意蕴深广、最富戏剧性的音乐体裁。

 

版权所有: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联系地址:天平路200号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62825748
您是第 位光临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