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首页 > 教师频道 > 教研组 > 综合教研组 > 交响神韵 > 名曲欣赏

《1812序曲》
作者(来源):摘录    发布时间:2007-01-23

 

歌剧的序曲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可以在音乐会上单独演出。后来,随着音乐生活的发展,又出现了不附加于歌剧或其他作品的独立的序曲,人们称之为“音乐会序曲”。例如柴科夫斯基的《1812序曲》就是这类序曲中的杰出作品。

作品的全称为“用于莫斯科救主基督大教堂落成典礼,为大乐队而作的1812年庄严序曲”。该曲首演于188288,是柴科夫斯基最受人们欢迎的作品之一。音乐中表现出的爱国主义思想,加上乐队宏大的气势以及乐曲末段的钟、鼓和排炮齐鸣的热烈气氛,使当时的听众非常兴奋,演出取得了极大的成功。演出中动用了超大规模的乐队,并在结尾处加了一个军乐队,还动用了 大炮。这部序曲能为柴科夫斯基赢得声誉并被推为他的代表作品,是作者没有预料到的,他说:“我还从不曾感到这样兴奋,获得如此辉煌的成功。”

1812年序曲》的历史内容是:法国拿破仑于1812年调动了上万大军侵入俄国境内,付出很大的代价,才逼近莫斯科。俄军采取坚壁清野的战略,下令放弃莫斯科。农民们纷纷加入游击队,烧掉了粮食。拿破仑军队在冰天雪地里饿着肚子作战,结果终于惨遭失败,拿破仑绕道德国才逃回了法国。

序奏的前半部分是庄严的众赞歌,用以描写拿破仑入侵俄国时群众的苦恼情绪和人们在大难临头时祈求上帝保佑的情景。旋律选自宗教歌曲《上帝,拯救你的众民》(片段1。随后力度加强,速度加快,表现了俄国人们抗敌热情的高涨。序奏最后,圆号吹出骑兵的主题(片段2

音乐的主部主要是描写战斗的,描写了拿破仑军队的逼进。音节上行下行互相对抗,描写敌对势力的搏斗,旋律如旋风,节奏酷似痉挛(片段3。中段,铜管、木管和弦乐交替奏出法国《马塞曲》的片段,描绘了法军的猖狂暴虐(片段4

炽烈的战斗平静下来之后,副部主题揭示了俄国战士们思念家乡的心情,俄罗斯的民间旋律展示了士兵们热爱祖国、怀念亲人的心情,也描写了战士们休息时的欢快场面(片段5。其后,是另一个俄罗斯民歌为旋律的主题,幽默而热情,反映了俄罗斯人民自信、乐观的精神面貌(片段6

音乐的展开部和再现部,运用了以上各种音乐材料来描写战斗的场面,但《马塞曲》已逐渐失去了耀武扬威的性格,转入低音区,旋律显得支离破碎,预示着侵略者必将失败的命运,而俄罗斯人们则节节进逼,并最终赢得了胜利。

结尾部分极其辉煌壮丽,开始时再现庄严的众赞歌(片段7,之后变为谢神曲和凯旋歌。鼓声、钹声和钟声齐鸣,同时出现了活泼而热烈的骑兵主题。接着,低音铜管和低音弦乐奏出俄国国歌的前半部分,并与骑兵主题相结合,伴随着大炮的轰鸣,表现了俄罗斯人们欢庆胜利的盛大场面(片段8。全曲在欢欣鼓舞、充满胜利的喜悦气氛中结束。

 

版权所有: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联系地址:天平路200号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62825748
您是第 位光临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