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才(Georges Alexandre Leopold Bizet 1838-1875)
当威尔第活跃于意大利,瓦格纳纵横于德国的时候,比才把沉滞一时的法国歌剧样式统一,创造源自生命感中洋溢出现实主义的浪漫歌剧。十九世纪后半法国是由市民掌握实权的现实主义社会型态,幻想式且壮大的歌剧逐渐褪色,与一般人生活关系密切的喜歌剧起而代之,抒情歌剧也出现了。抒情歌剧以《浮士德》作者古诺为代表,听起来缺乏一种令人心动的戏剧张力。此外有的抒情歌剧似乎是从大众性轻歌剧风产生出来的,居住于法国的德籍作曲家奥芬巴赫《天堂与地狱》便是代表,把此种不安定的歌剧局面加以整理统一的便是比才。
比才1838年10月25日出生于巴黎,父亲是声乐教师,母亲是名钢琴演奏家。在如此良好环境下,比才自幼便得以发挥他的音乐天份,九岁时已获准进入巴黎音乐院就读。半年之后,屡屡得奖很快就结束他的音乐课程,而以歌剧作曲家出人头地。1863年二十五岁时,因受抒情歌剧院经理卡瓦罗之托,发表歌剧《采珠者》,引起乐坛注意。但自此之后,比才的名气却停滞下来欲振乏力,同时又因为沉溺于酒中无法自拔而烦恼不堪,1872年三十四岁时,卡瓦罗又托他写《阿莱城姑》,此剧使比才拨云见日,重见曙光,三十六岁时完成的《卡门》才是得到决定性成功的关键。比才在古老形式中巧妙加入人物性格,以卓越的戏剧性构造开拓了新的歌剧境界。《卡门》是比才代表作,同时也是使他生命立于不朽的名作。好不容易熬到成功,比才却无福享受甜美果实,1875年在巴黎附近布其瓦尔去世,享年仅三十七岁。据说当天在《卡门》公演舞台上,女主角卡门所占之卦出现死卦,此乃不吉之兆。比才除了歌剧外尚有管弦乐曲,钢琴曲,歌曲等作品,两首交响曲之中以第一号交响曲较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