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六交响曲(贝多芬) |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7-03-08 |
|
《田园》,作品第68号。作于1807-1808年。当时贝多芬已经完全失聪了,这部作品也就表现作者对大自然的依恋和回忆。按照贝多芬自己的话说:“乡村生活,写情多于写景”。出乎例外,贝多芬还给此曲每个乐章都加了标题。作者非常热爱大自然,常到维也纳近郊的森林里、草地上或河边的榆树下,细心洞察大自然的内在奥秘,凝神思索万物的生命实质。他说:“没有人会比我更热爱田野了”。总之,可以用罗曼罗兰的一段话来概括为:“贝多芬什么都听不见了,就只好在精神上重新创造一个已经灭亡了的世界。要听他们的唯一方法,就是让他们在他心里歌唱。” 第一乐章,《初到乡村时的愉快心情》,不太快的快板。乐章开始,小提琴奏出一个乡村味十足的旋律,它明朗、纯朴、愉快,好象让人置身在鸟语花香的田野里,沐浴着温暖的阳光,呼吸着清新的空气。第二主题是第一主题形象的补充。展开部将第一主题加以展开,描绘出一幅辽阔无边的田野风光 。 第二乐章,《溪畔小景》,极活泼的行板。在低音弦乐潺潺流水的音型中,第一小提琴唱出了优美动听的主部主题,然后再由单簧管和大管重复一遍。 第二主题首先由大管奏出,稍后中提琴和大提琴加入,而后再由长笛和小提琴复奏。尾声分别模仿了夜莺、鹌鹑和杜鹃的叫声,整个乐章充满了诗意。 第三乐章,《乡民欢乐的集会》,快板。 这个乐章形象鲜明是一个风俗性的写实场面。开始是一段三拍子舞曲,表现了乡村兴高采烈的舞蹈场面。然后是一段粗犷的两拍子舞曲。最后,正当狂欢热闹时,远处传来一声雷鸣,音乐转入第四乐章。 第四乐章,《暴风雨》,快板。乌云密布,大雨倾盆,风电雷鸣此起彼伏,大自然笼罩在恐怖的气氛中。这里用不协和弦、半音进行和猛烈的音响来描写威力无比的自然现象。不久,暴风雨渐渐平息,一切恢复了欢愉,田野里传来了牧笛声...... 第五乐章,《暴风雨过后的愉快和感恩的心情》,小快板。暴雨过后,大地恢复平静,到处一片清新。在这美景的陶醉下,小提琴轻轻奏出第一主题,是一曲牧歌风味的感恩歌,表现出人们的幸福和内心的宁静。第二主题比较活泼,好象人们已从生机勃勃的大自然中汲取了新的力量,表现出喜悦的心情。尾声中出现了赞美歌,是牧民们在为幸福的未来祝福和祈祷。 音乐一:第一乐章片段 音乐二:第二乐章片段 音乐三:第三乐章片段 音乐四:第四乐章(完整) 乐五:第五乐章片段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