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第一钢琴协奏曲(柴可夫斯基) |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07-03-08 |
|
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作品第23号。柴可夫斯基写于1874年。起初想献给俄罗斯钢琴家尼古拉·鲁宾斯坦,但却遭到他的横责竖贬,遂改献给世界著名钢琴家冯·彪罗。1875年由彪罗首演于波士顿,大获成功。三年后,尼古拉·鲁宾斯坦重又演奏此曲,誉满欧洲。乐曲共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奏鸣曲式,生动的快板。长大的序奏开始用强声奏出下行的短短动机,象是霍地一声推开生活的门窗,又象告诉人们:生活“将是这样!”。序奏的主题宽广而壮丽:和煦的春风迎面吹来,象灿烂的阳光铺满大地,使人感到无比欣悦。主题主部源于乌克兰民歌,经过加工变得活泼而轻柔。副部主题有两个,一个甜蜜温柔;另一个斓静而淡雅,象悄悄细语,象淙淙溪流。展开部先用副部第二主题与主部主题的材料发展,并逐渐推出一个戏剧性的高潮;接着又用副部第一主题的材料,在钢琴与乐队间交相展开。再次形成高潮。它的独奏华彩段放在再现部的后端。此后三个主题材料又跃起于乐队声中。第二乐章,复三部曲式,小行板,象一幅田园彩绘。第一部分中牧歌音调的主题醒郁沁人;中间部分引用了一首古老的法国歌曲曲调;再现部分钢琴与双簧管、单簧管、长笛呼应奏出牧歌曲调,诗意盎然。第三乐章,奏鸣回旋曲式,热烈的快板。象一个群众性的歌舞场面。主部是以乌克兰民歌编成的轮舞风格的音乐,后反复出现,越趋炽烈欢跃;副部洋溢着青春的激情,反复变化,越发豪迈壮丽。最后,乐队全奏与钢琴一道将乐曲推向璀璨的峰巅;主部再次出现,在曲终时形成欢乐热情的巨流。 音乐一:第一乐章(片段) 音乐二:第三乐章(完整)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