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目的:
1、大致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一些基本特征。
2、通过多种形式的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风格特点,用音乐的思维方式欣赏、理解音乐的丰富色彩。
3、感受音乐文化的艺术创造力。通过创造活动拓宽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学生的创造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4、发挥艺术的通感作用,激发学生主动参与。
教学重点:在了解印象主义音乐的同时,能把音与画结合起来欣赏。
教学难点:主动地参与到各项教学过程中尤其是进行创作活动。
教学过程
一 、器乐演奏
1) 视唱曲谱
2) 简介乐曲并吹奏
大家都知道此曲的曲作者是法国的拉威尔。乐曲描绘的是在一个西班牙乡村酒店内,有一个充满着青春活力的少女,她在音乐的伴随下情不自禁地在一张桌子上跳起了舞蹈。起先,她的舞蹈并没有引起别人的注意,可随着音乐的高潮迭起,人们不禁为她的舞姿所吸引,最后,整个酒店的人都加入了以姑娘为中心的跳舞行列。这首《波莱罗舞曲》通过音色的由淡到浓、音量的由轻到响等手法,很好地展现了这个内容。请大家在用口琴吹奏的时候,最好能体现出这个变化。好,请大家现在就来吹一下此曲。
3) 口琴与小型打击乐合奏
用几件小型的打击乐器来表现这首乐曲。(分发小打击乐器)
(一部分同学吹奏口琴、另一部分同学敲小鼓、木鱼、三角铁、手鼓、小铃等乐器)
4) 请自带管弦乐乐器的同学上台领奏。(要体现出音色与音量的变化)
二、 导入课题
刚才大家都知道,《波莱罗舞曲》的作者是拉威尔,那有没有同学知道拉威尔他属于哪个乐派?(学生回答)
对了,他属于印象主义那一派。那么,又有谁知道什么是印象主义音乐?
要了解印象主义音乐,其实,我们应该首先要了解什么是印象主义绘画。(请学生观看多媒体中的几张印象主义绘画作品。)请大家谈谈这些画有什么特点?
印象主义绘画始于19世纪60年代。以直接写生的形式捕捉种种生动的印象。描绘大自然中千变万化的光线与色彩。关注的重点转化到纯粹的视觉感受上、转到光和色上。
三、欣赏《月光》
1) 先谈谈对月光的感受。
2) 欣赏《月光》并适当进行联想。
3) 交流对这首乐曲的感受与联想。
四 、引导出印象主义的概念及其代表人物:德彪西
1) 看多媒体中出示的一段印象主义音乐的介绍。
2) 简介德彪西
印象主义音乐是德彪西在巴黎的咖啡馆与印象派画家、象征派诗人等一起聚会、饮酒、举行一些文艺沙龙,在受到他那些朋友的启发后慢慢形成的一种音乐风格。具有朦胧、神秘、无垠或是闪烁、难以捉摸的风格。他的音乐旨在表现一些转瞬即逝的感觉和微妙、漂浮不定的情绪。有人这么形容他,说他是一个描绘流云或是在阳光下、月光下闪闪发光的波浪的无可比拟的画家。也就是说:他的音乐把音与画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我们说: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画,好的画就是一首动人的乐曲、一首耐人寻味的诗。在德彪西的作品中我们完全可以看到这一点。
五 、欣赏《大海》的三个片段
1) 导入:
德彪西一生创造了许多作品,除了我们刚才欣赏的《月光》外,还有《大海》、《夜曲》、《版画集》等,接下来,我们就来欣赏他的交响素描《大海》的几个片段。在欣赏之前,老师给大家讲一个有关于《大海》的小故事。
2) 小故事
英国有一个从未见过大海的绅士。自从他听了德彪西的《大海》后,他非常激动,啊!大海有这么美吗?我一定要亲自领略一下大海的魅力。于是,他只身一人来到的大海边上,可是,展现在他面前的大海远没有他想象中的那样波澜壮阔、富于变化。他非常失望,当他回到家中时,他继续沉浸在德彪西的《大海》所营造的氛围之中。
3) 欣赏《大海》的三个片段。
4) 回答三段大海的音乐各描绘了怎样的大海场面?(请学生发表意见)
5) 根据音乐选择相关的大海的图片。(出示三张各种情景下大海的图片)
6) 出示三段音乐的小标题:从黎明到中午的海
波浪的嬉戏
风和海的对话
7) 画面与音响对照小标题结合起来欣赏。
六、 根据动画内容选择相应的音乐或是创造一段音乐
1、多媒体出示一段活泼、诙谐的画面,(没有音乐)请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思考该配什么风格的音乐最为适合。
2、连续放三段不同风格的音乐。有巴赫的《诙谐曲》、舒伯特的《圣母颂》、肖邦的《圆舞曲》。
3、 要求学生选择一段最适合于刚才播放的动画风格的音乐。
4、 根据学生的不同回答展开讨论。
5、 各段音乐结合动画欣赏,最终定夺最适合的音乐。
6、 给五分钟时间请学生自己思考该配哪一段他自己知道的音乐。
7、 即兴创造一段音乐来配画面。(可以创造一段有简单旋律的音乐,而基础较差的同学可以创造一段节奏)
8、 交流
七、 总结
通过这堂课,大家已对印象主义音乐有了一定的了解。我们知道,印象主义音乐起源于法国的印象主义绘画,其主要特点是注重色彩的描绘和抽象感觉的描述。其实,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每个人都对生活有着一定的感受,那么,请你也把你的感受创造出来吧。相信大家会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