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精神,是学校素质教育工作的镜子,反映着学校在素质教育中的价值取向及文化取向。创建文明和谐的校园文化,离不开肩负着宣传、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学校基层党组织的领导,作为学校的核心力量,学校党组织担任着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和组织的领导作用,引领校园文化建设、保障校园文化建设的稳步推进,并能以校园文化创建为契机,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有机结合,不断探索教育的规律,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关键词】 中学基层党组织 校园文化 先锋作用
2009年9月,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党的基层组织是党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任务的战斗堡垒。”“把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贯穿学校党组织活动始终,发挥党组织在推进教育改革、搞好教书育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中的领导核心作用。”
这是党中央对各学校基层党组织提出的新要求,我们必须站在时代的高度,充分认识抓好学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并能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将学校的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有机结合,在推进和谐校园创建中找到强有力的突破口与切入点,进一步践行“育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创新党建工作,进一步彰显基层党组织在学校整体发展中坚不可摧的核心作用与力量。
那么,如何发挥学校基础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如何使党建工作与学校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有效的切入点在哪里?我校党组织在经过各项积极的调研得出这样的结论: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尤其对于长期在校园中成长的每一个学生个体,“校园文化”对其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学校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总和,其作为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在陶冶学生情操、构建学生健康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包含学生、教师、学校的管理者(此文中的党组织)等,是全体师生在长期的教育实践过程中创造的,反映师生在价值取向、思维方式和行为规范上有别于其他社会群体,具有校园特色的文化活动和文化环境,反映师生共同信念和校园精神的总和,是维系学校团体的一种精神力量,是校风和学风的集中体现,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是具有本校特色的,以发挥学生的作用为手段,以实施素质教育目的的,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
作为一个善于思考、不断在实践中总结党建工作的学习型党组织,我校党支部在理清了党组织的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的关系后,更坚定地把进一步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创建校园文化特色、系统打造校园文化品牌作为一项重点研究项目加以展开,在课题研究过程中注重以党组织为核心力量,并在党支部领导下以小组的形式建立多个学习型团队,以小组学习、团队互助、支部讨论等多种形式形成浓厚的研究氛围,强调每一个党员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意识,发挥其示范带头的先锋作用,进一步挖掘其思考力、观察力及创新力等方面的潜能,发扬团结、民主、求实、进取的文化氛围,形成了党支部建设与校园文化建设齐头共进的良好态势。
一、紧扣“情趣教育”,继承校园文化优秀传统
十七大以来,党中央进一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的战略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正确、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学校作为培养人才的地方,更是承担了教书育人的重要职责,如何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我校党组织在充分挖掘学校历史文化沉淀及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将“情趣教育”作为推进和谐校园建设及校园文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开展了一系列探索实践。学校将“以情养性以趣明志”作为在校园文化熏陶下全校师生的共同追求目标。即通过情感手段陶冶性情、性格和品质,通过趣味锻炼意志,激发志向。强调党员教师在校园文化发展中的引导作用,通过情趣教育对学生的人格及意志进行培养,促进全面发展。以情趣教育为突破口,以党组织的力量进一步保障情趣教育的有效实施,以健全的机制与手段全面调动党小组的积极性,发挥党员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激励党员教师将校园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与日常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紧密结合。
1) 加强学习,组织保障
为了使学校党组织建设与校园文化创建工作有机结合,学校成立了以书记为组长、全体支委委员及部分党员教师为组员的课题领导小组,探索以“情趣教育”为抓手的校园文化建设。课题组主要负责人及时了解党员教师的思想动态,认真抓好党员的思想政治学习,坚持“三会一课”制度,以“情趣教育”为主题,组织教育论坛,专题研讨、主题活动等方式创新学习的内容与方式,通过学习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对学校的传统文化有更深入的体验与认识,加深对学校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及归属感,激发责任感,为党员教师自发主动地继承校园文化传统打下了夯实的基础。
2)正确引导,情感融入
“情趣教育”倡导的是“以情养性、以趣明志”,其主体是学生,当然也包括教师。党组织紧紧围绕“情趣教育”之契机,在引导教师在课堂及其他教育教学活动中实施“情趣教育”的同时,积极引导党员教师追求教育的真正价值,并为每位教师购买了情趣教育的相关书籍,以读书活动等方式指导教师更好地掌握情趣的内涵,并利用学校网站、校园刊物等媒介营造我校以情趣教育为载体的校园文化建设成效,通过党组织正确的引导,党员教师们做到了以真情实感投入到教育教学活动中,以自己对教学的激情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对学习保持着有趣 乐趣 志趣的良性循环,教师自身也在“情趣教育”过程中时刻体验着充实感及职业的幸福感。
3)榜样示范,以优促教
优秀的校园文化如果能有榜样的示范,那将得以更好地继承。为了树立榜样、表彰先进,促进良好校风、教风、学风的形成,学校党组织将校园文化建设与师德建设有机结合,以师德建设为根本,修订《南洋模范初级中学教师职业道德条例》,并通过论坛“今天怎样做教师”“师魂颂”等活动进一步引导和激励教师提高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能力。在师德师能等方面有成就及有影响的教师,学校党组织通过“党员形象栏”及校园网等宣传媒介加以宣传及示范。
二、丰富学习模式,构建校园文化和谐氛围
学校育人的最高境界是文化育人,但由于对校园文化内涵与外延理解的不同,往往使校园文化建设流于形式。如何立足学校的历史及文化沉淀,发挥党组织的核心力量,创建和谐的校园文化?如何发挥每个党员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先锋表率作用?为了更好地挖掘党员教师在校园文化创建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创造性,我校党组织对党员教师提出了“四三二”模式(见下图)
了解校园文化传统
(四做)
◆ 做一个观察者
◆ 做一个倾听者
◆ 做一个思考着
◆ 做一个探索者
|
参与校园文化建设
(三行动)
▲ 献点子行动
▲ 探究行动
▲ 研讨行动(主题:我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做什么)
|
领航校园特色文化发展
(二成为)
● 成为一面旗帜
(引领校园文化发展)
● 成为一棵树
(紧紧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 |
从最初的了解校园文化传统到领航校园特色文化的发展,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党员教师的积极性被充分地挖掘出来。
在第一环节——“了解校园文化传统”中,对党员的要求并不是简单地仅仅了解学校的文化传统即可,而是在校园文化的浸润中保持主观的能动性,做一个主动的观察者、倾听者,并在观察、倾听等行动中主动思考、探索校园文化的发展与学校整体的发展及其与自身专业化发展等关系。
在充分思考及探索的基础上,进入到第二环节——“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党员教师就校园文化所思考的问题以“献点子行动”、主题研讨“我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做什么”等活动加以行动上的落实。如在“献点子行动”中,有党员教师
主动向党小组负责人提出校园文化建设在扎根校园历史文化传统的同时,不能忽略社会大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结合学校的德育活动大力开展“两纲”教育及“廉洁”教育等。在主题探讨“我能为校园文化建设做什么”活动中,党员们更是积极提出自己的设想,以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值得一提的是,在“三行动”中的“探究活动”更是发挥了党员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主动性,部分党员教师结合自身的学科特点及研究专长,主动承担了关于校园文化建设的探究性学习,带探究或拓展小组开展相关研究,如结合学校交响乐及篮球的校园文化特色,我校党员教师带领学生开展相关的探究活动,并编写校本教材《小篮球大世界》、《交响神韵》等,将对校园文化建设融入了更多的理性思考。
党员教师作为学校的领头羊,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更应该起到带头作用,要成为一面旗,引领更多的教师对校园文化建设更多一份关注与实践,当然,也通过党员教师自身的实践,引领校园文化的良性发展。我校党组织对党员教师还有一个承诺,要成为“一棵树”,即在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时刻记住:要紧紧扎根于校园文化的土壤,开展富有特色的教育教学活动,使之开出素质教育绚丽的花朵,使学校的文化氛围更显和谐。
三、把握可持续原则,打造校园文化显著特色
校园文化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体是“师生”,核心内容是“文化”,其建设更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有一个持久的、潜移默化的思想精神准备。党支部作为学校发展的核心力量,更要对校园文化的发展有循序渐进的长期规划。我校党支部认为:使校园文化得以一脉相承、良性发展的前提及命脉是“特色”,有无特色也是衡量一所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我校作为一所篮球、交响乐特色学校,在特色教学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如何将学科特色与校园文化特色有机整合,使校园文化建设既自然地涵盖了学科特色,又能有更大的气场容纳更多的精神实质?我校党组织紧紧把握住了“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尝试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到学校发展的总体规划中,以校园文化建设带动学校的整体发展。
当然,创建特色需要扎实的基础为前提,即在校园文化特色创建工作中,需“强有力”、“大而广”的校园文化的整体规划。我校在以下板块的文化建设中进行了相关探索:
▼德育文化:如班级文化建设、年级文化建设、礼仪文化建设、传统文化探索等
▼学科文化:如在三类课程中渗透特色文化建设、教师课堂行为文化探究、课程文化探索等
▼社团文化:立足学校特色及学科特色的校园社团文化建设
▼人文文化:如学校历史探究、学校名人探究、学校物理环境探究、人本文化等
▼制度文化:规范学校发展的各项管理制度研究
通过以上各项文化建设,努力构建以人为本、和谐有序、充满活力的良好的校园文化,逐步构建起以校园特色文化为辐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的校园文化体系。
在“可持续发展”原则指导下,近几年我校的校园特色文化创建取得了新的突破,在原有交响乐、篮球等特色项目外,我们的“理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天文、机器人等科技项目等成为了学校特色发展的新亮点,并在区域内形成了积极的影响,不仅提升了学校的办学品质,更是以校园文化建设为突破,在素质教育征程中作出了富有实践意义的探索。
我校党组织立足学校历史文化沉淀,不断挖掘发展的潜力,以“情趣教育”为抓手,在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中努力引导全体党员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利益观,牢牢树立“文化力+学习力=学校生产力”的意识,把校园文化建设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长期工程,不断在实践中加以完善与创新,同时,在探索学校基层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结合模式中,把党的思想、理念、主张等渗透到校园文化中,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内化为全体党员、全校教职员工、全体师生的自觉的行为,密切了学校党组织与群众的联系,增强了党的凝聚力与亲和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党组织将进一步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工作,以校园文化建设为契机,创新党建工作思路,将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结合,不断探索教育的规律,努力构建健康和谐的校园文化,培养一批具有浓厚文化色彩的教师及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的学生。
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党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