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暑假,我又将叶问看了一遍。这是一部十分具有代表性的中国电影,第一次,看的是甄子丹在片中令人眼花缭乱的永春拳;第二次,看的是这部电影当中透露出的人文精神。
在这部片子中,虽然主角是叶问,但别的角色的刻画也十分细腻。
文中的李钊就是其中之一。在日本人侵华后,摇身一变,就从一个小警察成了日本人的走狗翻译,无时无刻不在日本人面前低头哈腰,把叶问的一句血气方刚的“我是中国人”,如实翻译成他的名字。我相信任何有骨气的中国人看了都会有一种要冲上去揍他的冲动。但在后面,我渐渐体会到了他的无奈与用心良苦。在日本人面前低声下气,是应为他要活着,为一家老小在这动荡的年代挣一口饭吃;如实翻译叶问的名字,是因为他把叶问当朋友,不想让他也想廖师傅一样,惨死在日本人的枪口下。在影片的后面,越来越多的镜头体现出这种义气:为了不让日本人找到叶问一家,不惜冒着生命危险,让叶问他们住进自己家;在日本人找到棉花厂时,舍命提醒叫叶问不要去,诸如此类的镜头,不胜枚举。
影片的前三分之一片段,以轻快诙谐的情节带出了一群抗战前夕中国民间武林的众生相。当时号称武术之乡的佛山,拜师学艺切磋技艺成风,其中当然也不乏门户之见、高下之争。在这不长的篇幅中,对武痴迷者有之,以武撑门面者有之,用武征服他人者亦有之。而故事的主角叶问,在这熙熙攘攘的武者之中,却是一个虽爱武却无争、既内向且谦和的一流高手,他还是一个爱家顾家,尊重妻子的人。
在影片中,渗透的最深的,是叶问的骨气。无论是不顾后果的一句“我是中国人”,还是在被告知不能打败日本将军的情况下,任冒死将对方击倒在地,都流露出中国人的傲骨,永远不会被击败的傲骨!
这部片子之所以我会欣赏,正是因为它体现出一个民族的精神——讲义气、不为五斗米所折腰、永不言败、顾家、不独善其身,等等。这不也正是我们身为中国人的骄傲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