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首页 > 教育教学 > 教育科研

南模初中教科研通讯(2011年7月)
作者(来源):科研室    发布时间:2011-09-13

立足教学实践,发展研究能力

——教学案例及其撰写

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科研室

2011.7

[目录]

第一部分  什么是教学案例

一、我们理解的教学案例

二、教学案例的要素

三、教学案例的价值

四、教学案例的类型

第二部分  怎样写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的研制过程

二、文本型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

三、教学事件的选择

(一)选择的原则

(二)好的教学事件的特征

(三)好素材的来源

(四)一些选择教学事件的具体建议

四、标题的确定

五、背景的交代

六、事件的描述

(一)写事件的发生及经过

(二)写教师的心理活动

(三)写教师的决策及行为

(四)写学生的反映及教学效果

第三部分  怎样写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行为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二)什么是教学反思行为

(三)教学反思的特征

(四)教学反思的原则

(五)个人教学反思的类型与方法

二、教学反思的撰写

(一)反思什么

(二)教学反思的一些切入点

(三)教学反思文本的基本结构与撰写


[正文]

第一部分  什么是教学案例

一、我们理解的教学案例

1. 教学案例是指对教学实践中具有特定价值的教学事件进行的客观描述和理性分析,从而总结成功经验或失败教训,引发问题思考,形成研究成果。

——撰写教学案例是一种教学研究行为。

2. 教学案例的呈现形式:

1)文本型

2)多媒体型

(注:这里只讨论文本型教学案例)

二、教学案例的要素

1. 背景:教学和研究的对象、目的、条件等

2. 过程:课堂教学的全程或片断

3. 反思:课后的分析和点评,思考和启示等

三、教学案例的价值

1. 促进教师教学反思

2. 推动教学理论学习

3. 总结教学经验

4. 促进教师研讨交流

5. 形成教学研究成果

6. 提高教师专业能力

1)教学实践能力

2)教学研究能力

3)观察能力

4)思维能力

5)创新能力

四、教学案例的类型

1. 按案例的内容分类

1)意外式案例:反映师生巧妙处理教学中发生的出人意料而合乎情理的偶发事件。

2)主题式案例:师生围绕一定主题而展开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

3)综合式案例:师生运用教材中的一课或一节内容进行教学活动的典型实例。如:运用数学教材中的一节内容进行教学的案例等。

4)课题研究式案例:有关探究性(研究性)学习的案例。

2. 按研究成分的深度分类

1)作为个人实践反思记录的案例

     ①背景(对象、目标、条件等)

     ②实录(概要、片段)

     ③课后反思

2)反映深入研究结果的案例

     ①有主题提炼

     ②有背景介绍(对象、目标、条件等)

     ③有教学过程(全程或片段,实录或概要)

     ④有判断分析

     ⑤有改进设想

3)反映研究和改进过程的案例(一般由一组案例组成)

     ①有主题提炼

     ②有背景介绍

     ③有教学过程

     ④有判断分析

     ⑤有改进设想

     ⑥有新方案的实施

     ⑦有后续的反思

可以看出,这类案例的研究深度远远高于第一类,是比较高质量的教学案例。这样的案例既需要第一类案例的积累,也需要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反思能力,并不断进行教学实践加以验证。其实,这就是后面要提到的“行动研究”。

第二部分  怎样写教学案例

一、教学案例的研制过程

1. 选择一个教学事件

2. 确定评价、分析、研究的重点视角,进行个人反思或集体研讨

3. 提炼出案例的主题,形成具体观点或认识

4. 形成文本

5. 文本的修改完善

二、文本型教学案例的基本结构

1. 标题。

2. 教学背景。

3. 事件过程。

4. 教学反思。

三、教学事件的选择

(一)选择的原则

1. 真实性

教学案例不能杜撰或抄袭,它所反映的是真实发生的事件,是教学事件的真实再现。

2. 典型性

案例必须有典型意义,即能反映事件发生的特定教学背景,能隐含普遍存在、大家关心、比较重要的问题,具有实用价值。

3. 问题性

案例应该包含问题或疑难情境在内,并且可能包含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案例可以成为一种独特的研究成果的原因所在)

(二)好的教学事件的特征

1. 复杂性

所谓复杂,并不是指事件本身非常复杂,而是指教学事件的发生、发展具有多种可能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情境,需要进行判断、选择、决定。复杂的情境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思考和想象的余地,因而给人以更多的启迪。教学中有许多典型事例和两难问题,应该怎样处理,案例可以从不同角度反映教师的行为、态度和思想感情,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例证。

2. 生动性

事件应该能够很好地反映某个隐含观点,要具体、生动,最好包含一些戏剧性的冲突。

3. 启发性

有明确的寓意,能给读者带来无穷的回味,能够启发读者思考,能体现问题的深刻性,能够让别人看出事件所揭示的某些规律或本质,对教育教学工作起指导作用。

(三)好素材的来源

1. 亮点

1)成功点

成功点是指一堂课下来,上得比较顺手的地方,达到甚至超过了预期的效果,引起了教学共鸣的地方。

成功的教学,因为其间蕴藏着无限的教学财富、教学智慧,所以值得智慧型的教师去挖掘。如:

     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教学内容的恰当处理

     ③高效的教学环节

     教学方法的成功运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⑤适当的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调动

     课堂秩序的成功调控

     ……

2)教师的教学机智

在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行为和思维的发展以及情感的深入交流,教师有时会灵机一动,突破原先教学预案的框框,产生一些有益于教学的灵感,及时调整教学,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样“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不期而至的,甚至可遇而不可求。课后应及时记录下来,否则就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3)学生的创新

课堂教学中,学生会在教师的激励、启发下,产生一些具有独创性的想法。这时,最好能详细记录下学生的学习活动、精彩的回答等,可以作为教研的第一手宝贵资料。

   ①独特的见解

   ②好的方法或思路

2. 不足

1)失败点或低效点

教师根据预案顺利进行并完成教学后,却发现教学效果不佳或处理方法不当的教学环节。

2)教学上的盲点

所谓盲点,就是事先没有预想到、估计到的问题,教师在遭遇这些问题时处理不当。

3)教学上的疑点

疑点就是令教师或学生感到不解之处,或是教学中面临的“两难问题”。如:教师讲解得很清楚,学生就是学不会;接受式学习与探究式学习方式之间的矛盾;学科德育显性化好不好?……

4)学生的问题或建议

(四)一些选择教学事件的具体建议

对于教学事件的选择,虽然没有固定的规则,但在选择事件时,如果能够考虑以下问题,一定是会有帮助的:

1. 事件对你有情感力量吗(心灵是否受到震撼)?

2. 事件呈现的是一个你不能确定怎样解决的进退两难的境地,还是你成功地解决了一个他人可能进退两难的问题?

3. 事件需要你做出困难的选择吗?

4. 事件使得你必须以一种感觉不熟悉或是仍在思考的方式回答吗?

5. 事件暗示一个与道德或道义上相关的问题吗?

四、标题的确定

确定标题的方式:

1)用事件定标题,突出事件。

2)用主题定标题,反映案例的主题。

3)必要时加副标题,将上述两者相结合。

五、背景的交代

1. 关于课程、教材、教学、教师、学校、学生等教育环境信息。

2. 时间、地点、任务、事件的起因等。

以介绍一堂课为例:

必须说明这堂课是在说明背景下上的,是一所重点学校还是普通学校,是有经验的优秀教师还是年轻的新教师,是经过精心准备的“公开课”还是普通的“家常课”,等等。

背景介绍并不需要面面俱到,重要的是说明事件的发生是否有说明特别的原因或条件。

六、事件的描述

(一)写事件的发生及经过

1. 根据主题对原始材料进行筛选,有针对性地交代特定的内容。

2. 描述方式:

1)对话式

2)陈述式

3)对话与陈述相结合的方式。

3. 要写清关键性的细节。

4. 描述最好生动、有趣,这样可以增强案例的可读性。

(二)写教师的心理活动

案例要揭示出教师的内心世界,如态度、动机、需要等。要围绕问题,展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自身发展的心路历程。

因为人物的行为是教学事件的表面现象,人物的心理则是事件发展的内在依据。面对同一个情景,不同的教师可能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为什么会有各种不同的做法?这些教学行为的内在逻辑是说明?执教者是怎么想的?揭示这些,能让读者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

(三)写教师的决策及行为

写明遇到教学事件时的问题、矛盾、困惑、想法与选择策略的过程,处理教学事件的过程、方法,以及具体的教学行为与艺术。

(四)写学生的反映及教学效果

要交代教学的结果,即教学的即时效果,包括学生的反映和教师的感受等。这样可以让读者知道结果,有助于加深对整个过程的内涵的了解。


第三部分  怎样写教学反思

一、教学反思行为

(一)教学反思的意义

1. 从教师专业发展的角度看:教学反思可以优化后续教学,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2. 从撰写教学案例的角度看:反思水平的高低决定了教学案例的质量。

(二)什么是教学反思行为

教学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为思考对象,进行理性化的回顾、分析和反省,并用文字语言进行概括,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方法、模式,使自己的后续教学更为优化,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的一种职业化活动过程。

<解读>

1. 对象: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过程等

2. 方式:文字化的回顾、分析和反省

3. 成果:形成自己的教学观点、方法、模式

4. 目的:优化后续教学,提升专业素质

5. 本质:教师的职业化活动

(三)教学反思的特征

1. 实践性

——即教学反思要立足于教学实践,否则反思便会成为无水之源,无本之木。

2. 批判性

——即用批判的眼光反思自己的教学活动。发现教学中的问题,或对有效的经验进行理性化的总结与提升。

3. 创造性

——即创造性地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理论的支持与指导下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与观点,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

(四)教学反思的原则

在教学反思行动中,我们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 自主性原则

教学反思是一种高度自觉和自主的自我研修行为,是教师职业的内需,必须自觉地、自主地进行反思才有收获。

2. 超越性原则

教学反思的真谛是教师敢于怀疑自己,敢于正视自己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反思突破自我、突破自身封闭,在反思中不断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高境界迈进。

3. 个性化原则

教学反思主要依靠教师个体的独立思考来进行,是教师内心世界活动的外在反映,具有别人不可替代的独立性和个性化特征。它可能使你形成个性化的教学魅力、教学模式和教学风格。

(五)个人教学反思的类型与方法

从反思的主体角度来分类,教学反思可以分为个人反思和集体反思两类,这里只对个人反思进行讨论。

个人反思可以分为纵向反思和横向反思两大类,采取的方法也有所不同。

1. 纵向反思和行动研究法

1)纵向反思就是把自己的教学实践作为一个认识对象,放在历史过程中进行思考和梳理,贯穿于教师个人的教学生涯全程。

2)反思的历程(行动研究法):

具体经验(原始资料)→观察分析(意识到问题的存在)→寻找解决策略(反思问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积极的验证(用新的策略解决问题的教学实践)→对新的策略进行反思(反思之后再反思)

2. 横向反思和比较法

跳出自我,学习、研究别人的教学长处,通过比较,找出理念上的差距,解析教学方法、手段上的差异,从而提升自己。如:同课异构、两种不同理念下不同教学法的比较等。

二、教学反思的撰写

(一)反思什么?

教学反思可以围绕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行为与策略等方面进行。

1. 教学理念方面

1)自己的教学理念是否符合时代的要求?

2)不同教学理念下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是否导致不同的教学效果?为什么?

2. 教学内容方面

1)教学目标是否适当?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2)教材处理是否恰当?是否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

3. 教学行为与策略方面

1)采用的教学策略、方法和手段是否有效?

2)教学行为是否符合教与学的基本规律?

3)各类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目标?

4)教学计划是否顺利完成?改变计划的原因和方法是否有效?采用别的活动或方法是否会更有效?

5)如果有改进的措施,那么改进后的措施是否会更有效?(需要实践行动加以验证!)

(二)教学反思的一些切入点

1. 写成功之处

1)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教学目的

2)引起教学共鸣的具体做法

3)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

4)层次清晰、条理分明或独具创意的板书设计

5)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过程

6)教育学、心理学中一些基本原理运用的感触

7)教学方法上的改革和创新等

2. 写不足之处

3. 写再教设计

4. 写反思之后的再反思

(三)教学反思文本的基本结构与撰写

1. 基本结构:

1)案例分析或点评(就事论事,对案例本身进行分析)

2)思考或启示(深层次的思考,揭示本质,提炼方法,总结经验)

2. 案例分析或点评

1)就课堂教学的成功或失败原因进行点评。

2)怎样对问题进行点评

     ①理清问题的性质

     ②针对疑难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

     ③对已作出的决策的评价

3)对不同教法进行对比

     ①理念有何不同

     ②效果有何不同

 

3. 思考与启示

1)要注意围绕一个中心主题

对于一节课或某一教学事件,从多角度进行反思是必要的,也是有价值的。从某种意义上说,能从多个不同角度对同一事件进行反思,是教师具有较强反思能力的体现。在一般的教学反思中,我们要注意锻炼自己的这种反思能力。

但是,从案例撰写的角度看,围绕同一主题的反思更能突出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更符合案例写作的要求。

2)要有独特的见解

3)要有理论的支持

作为一线教师,要发现新的教学理论或规律是非常困难的,但教师从教学实践中得到的某些见解往往得到某些隐含着的已有教育观念和理论的支持。教师应当加强理论学习,寻找支持自己观点的理论源泉,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这样的反思才更有深度。同时,教师得出的某些观点和有效的方法往往可以充实到现有的理论体系中,使之更加丰富和完善。

具体的,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寻求理论的支持:

     ①先进的教育理念

     ②经典的教育理论

     ③学科教学论

     ④教学艺术

 

版权所有: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联系地址:天平路200号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62825748
您是第 位光临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