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首页 > 党务公开 > 思想建设

学习师德楷模南模党委周亚平老师先进事迹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3-03-29

无私奉献 甘为人梯

——记首届徐汇区教书育人楷模 周亚平老师

来源:南模党委

学校领导眼中的好老师

周亚平老师是南模中学的音乐老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小提琴专业,在南模中学组建上海市学生交响乐团时,由徐汇中学音乐老师岗位调任南模中学学生乐团艺术指导,分管学生乐团的业务管理工作,并担任音乐教学工作。周亚平老师心里装有学生、装着工作,二十年来,在教师工作岗位上投入了极大的工作热情,倾注了对学生的全部爱。

一、酷爱音乐,好学懂行

周亚平老师作为部队文艺团体转业到学校的老师,对音乐教育事业十分热爱,可以说是执着到了痴迷的程度,既自豪于自己上音附中毕业的经历,又珍惜于从事音乐专业的部队生活的经历,一直到学校还是继续干着他自己热爱的音乐事业。他谦虚好学、工作到位,十分珍惜向著名指挥家曹鹏老师学习的机会,认真做好助手工作。他虽然是小提琴演奏员出身,但他注意学习和了解指挥工作,专注于每一位指挥的排练和演出特点,总结国内多位指挥的指挥风格,汲取他们的知识和经验,以丰富和提高自己对音乐作品内涵的理解。由于他自身不断的努力,使他能自如地阅读乐队总谱,这在中学教师中是为数不多的,从而在一些重大演出的指挥席上也留下了他的身影。周老师还擅长为一些小作品配器,经常去一些兄弟学校辅导小乐队,辅导不同年龄的同学学习乐器,受到学生的欢迎。

老师为了能让乐团以外的学生感受到交响乐的魅力,他翻阅了大量音乐资料,聆听了大量音乐作品,精心挑选不同时期有代表性的音乐作品编写成教材,在学校开设了“走进交响乐”课程,结识和培养了很多喜爱交响乐的同学,既提高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为创设浓浓的校园艺术氛围作出了贡献。

二、爱岗敬业,辛勤奉献

周亚平老师的工作室是乐团的乐谱室,而他负责的乐谱管理是乐团一项十分繁重的工作,这在音乐专科学校是专门开设的一门课程,然而周老师不厌其烦,通过这些年的摸索和思考,他开创性地将这项工作做到尽善尽美,从借谱、复印到移调和指法、弓法的标注,每个环节都出自周老师的双手,一排排整齐的乐谱倾注着周老师的心血。为了演出和学生课余练习的需要,他特地将每份谱子复印两份,他的乐谱管理工作经常得到曹鹏老师的赞许。现在,乐谱室成了外宾来校参访乐团的一个景点。

师德是教师的先导,因此周老师十分注重自己的思想和师德修养,注意把自己培养成师德高尚的老师,而部队生活孕育了他的一身正义感,他经常以军人“自居”,要求学生像解放军战士那样严格要求自己。他自己艰苦朴素、从不乱花一分钱,但当同事和学生家长生病急需用钱时,他慷慨解囊、伸出援手。有时学校需要他去办急事,考虑到他也有一定年纪了,让他叫辆出租车,而他总说不用浪费这个钱,还是骑电瓶车赶去。

为了工作,周老师尽管患有糖尿病而不适合干重活,但当乐队外出演出需要搬运大件乐器时,仍然抢着干、累得满头大汗。有时指挥提出要在短时间内排出一首新曲子,周老师就根据指挥要求赶紧外出借谱、回校复印,经常忙到夜里。对这类加班加点,他都不惜时间、不计报酬、毫无怨言,还常常利用业余时间为学生补习乐理知识。

三、关爱学生,教书育人

周亚平老师深深懂得,爱的情感是打开学生心灵的钥匙,只有真心实意地热爱学生,才能架起老师与学生之间相互信赖的桥梁,因此,他和同学的关系是特别融洽,是“良师益友”型的师生关系。周老师没有“教师威权”的架子,经常与学生谈心,每周的乐理课和小乐队排练,他都会早早来到同学中间,了解学生的困惑与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做学生的朋友。每周小乐队的排练都是四点半以后进行的,周老师了解到个别吹管乐的大个子同学常会肚子饿时,就每次排练前自己掏钱为学生准备了充饥的包子,使学生和家长十分感激。

老师虽然不是乐队的班主任,但他经常到乐团同学所在的班主任处了解团员的学习、生活等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有针对性地做学生的思想工作,以自身的人格榜样,影响和鼓励学生,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与学生一起享受成绩进步的喜悦。

老师不仅对学生严要求,对自己的儿子也管教有加。他儿子也是中学教师,他以一个老党员的身份,教育儿子要积极靠拢党组织,并鼓励儿子去云南支教,当一年期满后,他又鼓励儿子在云南贫穷山区学校再干一年,他说青年人应该吃点苦,这对他们一生都有好处。

周亚平老师多次被评为上海市和徐汇区优秀艺术教师、优秀共产党员,他所在的学生乐团管理组也先后被评为徐汇区和上海市劳模集体,这里包含有周老师这二十年来的梦想追求和辛勤付出,他踏踏实实、任劳任怨的工作,令同学、家长和同事们钦佩!

青年教师眼中的好老师

    周亚平老师是上海市南洋模范中学的音乐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徐汇区教育局音乐学科带头人,中共党员。三十余年的教育生涯,他无私奉献、执着探索,不断从经验与感悟中走向理性与科学;着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立体化施教,全方位育人,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风格。他非常注重培养青年教师,积极做好传帮带工作。

一、高尚的师德风范,成为青年教师的楷模

周老师毕业于上海音乐学院附中,后赴南京军区前线文工团担任演奏员,转业后就一直在教育岗位的第一线上默默耕耘数十载。周老师曾是徐汇中学的团委书记,但出于对音乐由衷地热爱,他宁可放弃可以继续提升的好机会,而宁可到一所中学担任一名再普通不过的音乐教师。有很多人曾对周老师的此举提出过质疑,但周老师总是漫不经心地以一句“我就喜欢做自己喜欢的事”作为回答。这份精神在“利”字当头的如今更显得难能可贵,也是值得我们这些青年教师好好学习的。周老师忠于人民教育事业,有崇高的职业理想和坚定的职业信念。他把全部精力和满腔热情奉献给教育事业,是爱岗敬业的模范,是青年教师学习的楷模。

二、淡泊名利,辛勤耕耘学校交响乐特色

甘为人梯,乐于奉献;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这就是周老师。他有强烈的职业光荣感、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即使早已退伍转业,但周老师仍处处以军人的标准来要求自己,每次排练他都是第一个到岗,早早就为学生准备好了排练所需的乐谱;平时即使已到了六七点,你依然能看见周老师的办公室里仍亮着灯光,那是他在为乐队排练的新曲复印乐谱。

周老师在南模中学交响乐团建团之初就加入到了这个集体之中,可谓是真正的元老。乐团的每一份排练谱可以说都出自周老师之手,别看复印乐谱是极其简单的一项工作,但其实里面蕴藏着很多技巧。比如:某些声部的乐器调号与谱面不符时,周老师就只能一个蝌蚪一个蝌蚪地抄谱,有的乐曲有数十页的谱子,他就得花上个好几天才能把谱子抄完,因此,对于周老师老说,加班加点是极为平常的。对此,他从无怨言,也不计报酬,他总认为这是自己的本职工作。周老师对乐谱的精心管理让许多毕业后已到专业乐团或学校演出及求学的乐团同学感叹:比专业的还要专业!

对于在乐团要待上整整七年的同学而言,周老师可能是和他们接触最多的乐团老师了。从预备班每周一次的乐理课,预备班到初一的每周一次的小乐队排练及每周一次的乐队合练,刚进入乐团的孩子们每周要和周老师碰三次面。周老师对待乐团的孩子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记得我刚参加工作伊始,乐团有个孩子特别能吃,每顿午饭他总觉得吃不饱,于是周老师每周一中午去给他们上乐理课时都会提前先去食堂给他买一包包子带去,甚至有时周老师自己都来不及吃午饭,但他的包子却从没落下过。直到一年后他们已没有乐理课时,周老师仍会每周一定时给他送去吃的。在学习上,周老师也总是不时关心着乐团同学们。每年的中考,他一定会到现场去给这些同学加油打气。正是周老师点点滴滴的无私奉献,让每一个毕业的乐团同学都深受感动,常怀感恩。

三、勤恳教学,言传身教,甘为人梯

 周老师认真上好每节课,从不打无准备之仗。上课时认真讲课,力求以音乐学科的特点来进行教学。坚持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注重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及情感。努力做到通过音乐教育陶冶情操、启迪智慧、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他注重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愉快的音乐实践活动中,主动地去发现、去探究。2011年学校百十年校庆,周老师带领胡洁斐老师撰写校本课程《走近交响音乐》,结合学校交响乐特色,让普通学生了解交响乐,感受交响乐、理解交响乐、表现交响乐,并在一定基础上创造交响乐。在他的课堂中,学生能积极参与学习之中,与教师打成一片,用他憨憨的笑脸和特有的亲和力来带领学生遨游在音乐的海洋,使学生在玩中学,做中学,学中审美,美中提高。周老师志存高远,但勤恳敬业,立足岗位,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周亚平老师对音乐的执着追求、对教育的无私奉献、对工作的勤恳敬业值得我们青年教师好好学习!

学生眼中的周亚平老师

有这样一个人,每周日的早晨当我们睡眼朦胧地赶到学校排练时,他已经早早得拖着他装满谱子的拉杆箱,穿梭于各个教室间分发乐谱;有这样一位老师,他的学生在舞台上接受观众的掌声与鲜花,而他却蹲坐在他的拉杆箱旁等着收拾一会儿学生们下台后给他的乐谱;有这样一位家长,他无疑是每一个南模乐队的新生进入乐团大家庭后的第一引领者。在此我很荣幸能有机会,向大家介绍他――我们可敬又可爱的周亚平老师!

对周老师最初的记忆应该是在音乐教室的那块黑板前,他略有些疲惫的身影,汗津津的额头和他一脸灿烂宠爱的笑容。每周一的中午,他放弃休息时间,给低年级的学生上乐理课,视听练耳,用耳朵抓小偷,先抓跑得快的,再找跑得慢的;调性谱曲,每个小池塘里依次住上一个小蝌蚪。他颇有耐心的细细指导,让学生们容易理解接受,使课堂教学充满乐趣。细致入微诲人不倦,十几年来从未间断,每一个学生他都看成是自己的孩子,值得他尽心尽力。

稍大一些,我们便没了初来时的胆小谨慎,倒是孩童顽皮的天性显露无余,对周老师的第二个印象便是他的好脾气。我们总是丢三落四地找不到新发的乐谱,他忙不迭的跑回办公室帮我们复印;周四下午新生小乐队排练,我们老爱迟到,揣着零食一路小跑进排练厅,屁股还没坐热零食倒消耗得所剩无几,他倒蛮不在乎,觉得吃饱才有力气排练;拉到一半,琴弦断了,他二话不说地接过来给我们换新的,哪怕我们刚刚才惹了他生气。在我的印象中,他会包容我们的任何缺点,不过底线是我们不能耽误了功课和业务,不然的话,亚平会生气,后果你说呢!

到了我们真正懂事的年纪,对于周老师也就更多了份内疚和尊敬。有外出任务,总有身强力壮的男生抢着帮他提他的拉杆箱;演出结束,已经身为声部骨干的我们会自觉地收齐乐谱恭恭敬敬地交给他。滴水之恩尚得涌泉相报,周老师对我们的师恩于现在我们只能通过些微乎其微的琐事来表达感激。经常有临近毕业的同学特地找到周老师为曾经心志尚幼稚时做的“坏事”道歉,真心地希望他能谅解。“他会笑笑,点点头说没事的,以后毕业了要好好的常回来看看之类的话”,一个曾经也“调皮”过的学长对我说。

前几日获悉高考成绩,高三的同学都赶忙向周老师报喜。虽说周老师是我们的音乐老师,但他对我们的课业情况也十分关心。记忆中,他排练后对乐团同学说的最多的话就是:“你最近功课怎么样了?”如若遇上学生在主课上有任何疑问,周老师都会主动关怀,并帮助介绍学校最好的老师为其补课。他甚至邀请乐团同学们中午去他的办公室自习,用他的话来说,“我办公室人少,很安静,如果你们觉得教室里定不下心,我随时欢迎你们来!”每每通过老师、家长或是学生听到乐团的同学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他比谁都高兴。

在提笔撰写本文的时候,有已经毕业的学姐听闻,热心地向我介绍起周老师他在文艺团当兵的种种趣事。或许,正是他独特的人生经历,为他刻上了这个时代最宝贵的特质:朴实——一只红色手提袋,一件老头衫,一副简易眼镜,一枚与时尚无关的手机,一辆电动车,一个随身携带的音叉,仅此而已。在他从教30多年的生涯里,似乎看不到当代社会的浮躁与功利,而是蕴藏着岁月沉淀的淡然与豁达、艺术赋予的平静与善良。

每每闭上眼睛想象周老师的形象,中等的身高,胖胖的身躯,脸上总是挂着和蔼的笑容,左右手各一个拉杆箱。不知道为什么,看到他,想到他,心中就会有了种安全感。他可能及不上蔡孑民先生的春风化雨,但耳濡目染间的言传身教,用这份人格魅力桃李满天下,不教而化,他受之无愧。文末,请允许我代表南洋模范中学学生交响乐团的所有成员再次对周亚平老师说一声:谢谢!

儿子眼中的好父亲

父亲在我眼中是怎样的?从小到大父亲在我眼里:父亲像一把雨伞,在我需要时,总会出现头上空,为我遮风挡雨;父亲像一碗水,取之不尽;父亲像一座山,无法攀岩置顶……

父亲是一位高中音乐老师,从部队退伍之后就一直在一线教书,他一生与音乐教学结伴,学校就是他的半个家。几十年如一日,父亲在我眼里都是一如既往的上班、下班。工作——生活——工作成了他主要的干线。他把人生的一半给了学校。童年的印象中,很少记得父亲是准时回家的,他总是早出晚归,别人问他忙什么,他总是回答说学校乐团的事情。学校的乐团是市级学生交响乐团,有近百位学生,除了日常的管理外,整理谱子,联系专家,抄写分谱等等,父亲都要忙到很晚。儿时的我,很不理解父亲,觉得朝九晚五的上班是很正常的,何况是学校这样的教育机构,为什么还要天天加班忙呢。

也许是收到了父亲潜移默化的影响,我最终也选择了教师这个职业。当我走过一个个忙忙碌碌的同事身边之时,当我看到课堂上孩子渴望知识的表情时,我才真切体会到了父亲的忙意味着什么。只有我自己也成为一名人民教师之时,我意识到了父亲为什么会这么忙。踏踏实实教书,呕心沥血育人。不正是一位教师应有的品德吗?曾经有人说过,一位教师不在乎他教了多少年书,而在乎他用心教了多少年书。父亲就是这样的用心教书育人。

父亲像一座大山,无法攀岩置顶。父亲就是一座大山,能顶天立地,能背负重望,能趟过河,能挡大风大浪……

父亲是家中的长子,什么都得让他扛着。不管家中的大事还是小事,都是他一手操办。不管是家中的事还是邻里的事,他能帮的就帮,不求回报。也因为他学校工作实在太忙了,所以原本身体就不好的他,从原本的长年高血压转变为了糖尿病,最终住进了医院。看着原本近两百斤的父亲,变成了只有一百多斤,家里人都很心痛,让他少忙点学校的事情了。都快六十岁退休的人了,为什么就不能偷点懒了。生糖尿病的那年父亲显得特别苍白无力,整个人苍老了许多。我在问自己,这是我眼中的父亲吗?这是那个乐观的父亲吗?身材消瘦,眼角多了几道深深的皱纹,背有点驼了,走起路来没有十年前的神气。但是出院之后,父亲还是一如既往得早出晚归忙于工作。父亲的敬岗爱业的精神感染了周边的人,也感染了我,真如我们曾经说过的:“人,最宝贵的是生命;它,给予我们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我也立志要做一个像父亲那样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

父亲像一首歌,每每哼起这首歌,心中总有享不完的欢乐;父亲像一条源远不断的流水,灌溉儿女成长……

我在长宁区做老师的第一个年,学校要派一位老师去云南山区支教,我报了名,当时的印象很深,在校长和我谈起支教事宜时,我说想和家人通个电话,父亲当时就在电话里说:“好啊,那你就去呀!”。他一点也没有什么犹豫及不舍。而我当天回去之后,他又说自己已经问过学校里的地理老师了,你支教的云南金平县在地图这个位置。那天我们已经在讨论支教的具体事宜了。在支教这件事上,我父亲一辈子扎根教育的精神影响了我,在此时他更像一位严师,不光在学习上帮助我,更是在思想上激励我。当事后别人问我为什么工作第一年就去云南支教,我毫不犹豫的回答,要成为像父亲一样的人民教师。是啊,父亲在我眼里就是思想的楷模。

一年的云南支教结束了,我回家后告诉了父亲一个更大的消息,那就是我决定在云南金平继续支教一年,这在之前支教工作中是没有过的,一位新教师居然要在连续两年云南支教。父亲没有惊讶,只是问了我原因。当我说可以在山区学校做出更多的贡献时,他只说了一句话:很好,我们全家支持你。父亲的执着更加坚定了我继续支教的信心。第二次去支教,父亲亲自来虹桥机场送我,和母亲临行前的千叮万嘱不同,他只是说路上要注意安全,似乎没有什么眷恋。当时想来好像没有什么感人的场景,但是现在回想起,我觉得也许我能够读懂父亲当时对我深沉的爱,更能够感受到他长期无私奉献教育事业对我的感染。正是像他这样的领路人,使我受益菲浅,在人生道路上能够向更高的目标前进。

父爱如路,伴初懂世事的我走进人生大道;父爱如伞,为在伞下的我遮风挡雨;每当我需要帮助时,您就像一滴生命之水,为我解渴,帮我排忧解难。他对我的要求其实也不高,只希望我学会做人,做个品行端正、有学识,对社会有用的人。这是我眼里的父亲,这是我心目中伟大的父亲。

 

New Page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