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首页 > 读书节 > 2015读书节

阅读经典——《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 七(5)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15-04-20

阅读经典

——《少年向上 真善美伴我行》读后感

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七(5)班蒋迪安

    “人类文明的成果,就是通过经典的阅读而代代相传的。”

       现如今,网络时代的信息大爆炸让读书变得简单了起来。然而,阅读经典文学又似乎变得稀有了起来。因为快餐式的文学盛行,还在阅读原版经典的中学生已经变得少了起来。“三国”被水煮、“西游”被大话,再不济,也要读一些加了编者注解的书。

        经典是非常重要的,它是一个时代、民族的精粹,换句话说也就是国粹。每一次读,都以后不同的感悟、总结不同的经验,远远不是某个权威编者一次能注解得完的。这并不是说不能完全不看有注解的书,但要结合自己的理解去看。集百家之所长,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

         现在,如果问一个中学生“你今天读书了没?”回答只有两种,读了   或是没读。可是,如果你问“用什么方式读?”回答就可能各式各样有的用电脑手机方便快捷,有喜爱读书的同学已经买了一个电子阅读器专门读书了,可是回答捧着本书香卷气的,虽不少、却也不多。

        从古至今、国内国外,所谓的经典就是在各行各业有着杰出代表或有典范性的、里程碑式的经典文学。特别是那些重大原创性、奠基性的著作,在中国,古时的经典更被单称为“经”,像《 金刚经》、《老子》、《论语》。更有甚者,被称作“经中之经”,比如 《易经》,佛家的《心经》等,就有此殊荣。在外国,也有《圣经》可以相提并论。由此而论,“四书五经”,“唐诗三百首”,“四大名著”,鲁迅的作品等都是中国的经典。《荷马史诗》,《悲惨世界》,《和平与战争》,巴尔扎克的作品,马克·吐温的作品是外国的经典。

        有一些难懂的书中学生可能没有读的兴趣,那么千万不要端起做学问的架子,刻意求解 。先读那些读得懂的、能引起自己兴趣的著作,第一遍可以略看,第二遍、第三遍再理解其中的含义也并不迟。大部分的著作,都能引起我们的兴趣。

        经典之所以被称之为经典,它和畅销书有所不同的地方在于:它在任何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知音,经久不衰,永远能引起人们的阅读兴趣。之所以这样,我认为是因为它涉及到了一些人类本质上的思考方式或是生存的基本问题。这些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随之消失。

        生命有限,知识无限,要在有限的生命里多读一些经典,才能获取更多的知识。或者得到更多的选择。

        现在的很多青少年,都因为自己信仰的缺失,而导致生活失去目标,人生动力不足而感到困惑。这时就要趁年轻时多读一些经典,汲取精神资源,从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者生活动力。

         这样的青少年不仅要多读名著,还要读不同类型的。不能将任何一本名著神圣化,从而在一本书上吊死。可以读《名人传》也可以读读《朝花夕拾》或者《论语》。我相信,只要认真读、逐字逐句揣摩读,深度阅读,理解其中的精髓,找到属于自己的一个小小世界,扩大知识面,为了促进自己的精神成长,为了“立人”为目的而读经典。

        所谓“读”,可以大声地朗诵,也可以背下来,方法各种各样。我觉得最好的不仅仅要读一遍,可能为了一本名著还要读一些其他有关专业的书,虽然不可能读懂,却可以为此扩大知识面,再读那一本名著的时候也可以触类旁通、加深自己的理解。亦可以“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甚至可以读到熟知一本书的优点缺点。第一遍可以粗略地读一遍,然后一遍一遍加深印象。前面不懂的随着一遍一遍的读,不理解的就会理解。

        阅读经典,并不是单纯为了阅读而阅读。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们还要从中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获得文化内涵的丰富,好了,话说到这里差不多就要结束了。在最后,我希望读了这一篇文章的同学们都能从中获得自己的感悟或者带动正能量给自己的朋友或者同学。

指导老师:胡颖

       

版权所有:上海市南洋模范初级中学 联系地址:天平路200号 邮政编码:200030 联系电话:62825748
您是第 位光临本站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