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开学了,面对流感如何开启防御模式? |
作者(来源):[暂无] 发布时间:2023-02-21 |
|
流 感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
常见的临床表现: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 目前,引起流感季节性流行的病毒是甲型流感病毒中的H1N1、H3N2亚型和乙型流感病毒中的Victoria和Yamagata系。 本市流感的流行期是12月至次年的3月,暴发疫情主要集中发生在冬春季节,且本市多数聚集性疫情发生在学校和幼托机构。 (1)学生们和老师们应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等遮住口鼻。 勤洗手,尽量避免用手触摸眼睛、鼻或口。 均衡饮食,适量运动,保证充足休息。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样症状(发热≥38°,伴咳嗽或咽痛)的患者。 流感流行季节,尽量减少去人群聚集场所。 一旦出现流感样症状,应居家休息,进行健康观察,不带病上班、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病情如出现进行性加重,尽快前往医院就诊,患者及陪护人员要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2)学校应做好晨检,做好隔离与通风 加强校内晨检和全日观察。 对于出现发热、咳嗽、咽痛等流感样症状的学生,应及时居家,并严格按照复课标准返校。 加强教室、楼道的开窗通风,每天2-3次,每次20-30分钟。 如近期有班级发生聚集性疫情,学校应取消所有集体活动。
(3)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和控制流感最有效的措施 由于流感疫苗所含成分会因当年流行优势株的不同而有所变化,所以每年都需要接种当年度的流感疫苗。 进行流感疫苗预防接种,可以降低接种者感染流感的风险或者减轻流感症状。幼托机构、中小学校的教师和学生是优先推荐接种流感疫苗的人群。 最后划重点:患流感后,如发现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早期尤其是发病48小时之内,用抗流感病毒药物能显著降低流感重症和死亡的发生率。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