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航的风帆、雄壮的航母剪影、智慧头脑的形象、变化的桥的形态、宽广的绿色空间``````”这些是同学们在纸上描绘的“绿舟”形象,是他们感受到的“东方绿舟”。为什么要去画绿舟呢,这是我们学校结合春游活动进行的综合实践课程的一课《“绿舟”畅想》。畅想什么呢?我们都知道“东方绿舟”是一个青少年的课外教育活动基地,我们面对它,就好比面对一个“知识库”,一个“问题库”,一个可以引发各种问题的情景海洋,涉及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可探究问题。在本实践课程中我们要畅想的是“东方绿舟”的标志,是同学们解读绿舟为它设计的个性化标志。
“起航的风帆、雄壮的航母剪影、智慧头脑的形象、变化的桥的形态、宽广的绿色空间``````”这些是标志么?可以说暂时还不是。
来到绿舟同学们先进行了参观活动,各处逛了逛玩了玩,毕竟还是一次春游不玩怎么行,再说不看不玩怎么能认识绿舟、感受绿舟呢?更不用说进行探究了!到了实践课时间了活动小组的同学们集中到了智慧大道来完成课题,“这标志该怎么画啊?”“东方绿舟不是本来就有标志么?”“那我们该来画些什么呢?”大家七嘴八舌的讨论开了。作为指导老师我也考虑过该怎么开展这个课题,同学说的都对,但是探究课我就应该去发现、去创造、去解决问题完成课题。我随着八年级的14岁生日活动比进行实践课的七年级学生早来了绿舟一天,来到绿舟我就在观察思考怎么展开这个课题,来之前我也曾上网浏览了东方绿舟的主页,当然也看到了东方绿舟的标志,但是我想同学们每个人的关注点不同对绿舟的认识也不同,来到这里看到了绿舟那么丰富的自然和人文景观以及活动内容,同学们肯定会找到创作的来源。于是我带着大家来到了智慧大道尽头的“理想之翔”风帆的雕塑前,登上风帆可一览绿舟全景。我跟大家说:“我们就在这里画吧,大家在这里也玩了一遍了,我们站在这里可以饱览全景,那么大家把你最感兴趣的景观简单概括的画下来吧!”“我们不是画标志么?”同学问,“是阿但是标志都是提炼而来的,我们来到这里就是来感受和提炼素材的阿!那我们先来发现素材吧!”于是起航的风帆、雄壮的航母剪影、智慧头脑的形象、变化的桥的形态、宽广的绿色空间``````就跃然纸上了。但这并不是标志,美术课上大家都知道了标志是什么,它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于是我让大家找东方绿舟的标志来源,“不就是这个“理想之翔”么。”一个学生叫到道。“那它做了哪些变化呢?”我问。“简化。”“图案化。”“变型。”“很好那么我们也来把风帆、航母、地球村来标志化吧!”经过大家的想象变化:正负影的风帆,轮廓化的航母结合绿舟的文字图案,智慧大道的抽象化形象,智慧头脑结合钥匙的图案等标志完成了,这些标志表达着一定的涵义,让人们看到它能展开一定的联想,传达着这个景点的特定信息。我们的课题顺利完成了。大家经历了标志创作的过程,而且是在一定范围内寻找自己关注点,切实感受素材的功能特点,提炼素材创作形成的标志。不同于课堂上臆想的内容。
回想课题完成的过程,我觉得比在教室里完成同样的内容要有趣得多,学生能更加的投入。为什么呢?身临其境切身感受并在愉悦的环境下寻找创作的乐趣我觉得是主要的原因,学生们在感受着他们感兴趣的美,进而开展想象去变化、去创造属于自己的美。为什么选择标志这个主题呢?标志是一种设计,是观察、想象、创作的过程。何为标志:标志是一种具有象征性的大众传播符号,它以精练的形象表达一定的涵义,并借助人们的符号识别,联想等思维能力,传达特定的信息。那么标志的设计可以说是从"形","意","势"三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与创作。"形"一般指图形所表现出来的物象外形与结构。"形" 的提取与衍生在绿舟这样的一个环境下很好的开展了,在创作标志的过程中我最关注的就是"形" 的提取与衍生。身临其境是最好得课堂环境。作为一个标志,不仅仅是因为它的外形具有多么美好的欣赏价值,更重要的是在于我们所看到的这些图形后面,蕴藏着更多更深的象征意义.外在形态是内在意义借以表达的方式,是内在涵义的外化和物化。这个"意"就是我们畅想的目的,只有大家在切身感受之后他才能更好的表达这个"意"!对于"势"我没对学生作要求,毕竟他们不是设计师而是普通的学生,能做到前两点就可以了。
学生们在课堂外完成课题这个过程对于他们是新鲜的、快乐的。当他们在游玩时是做一个美的欣赏者,做课题时他们意识到自己从"欣赏者"的角色中走出来,走到了美的"制造者"的位置上时,你能体味到那是多么振奋人心的一件事情么?"美"此时已经不再是"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的东西,而是可以被你创造的东西,我们可以自主的根据自己的意愿、思考来组织原有的素材,一次次的线条、色彩的重组过程就是你赋予作品生命的过程。发现--创造,让我们生活得与众不同!这就是实践课程的优势,它创造了一个快乐的真实地学习创作环境!
今年的校运动会上我也在尝试着继续利用这样的环境去感染学生。校运会需要制作一个检录用的指示牌,指示牌需要说明下一个比赛项目是什么,提醒学生运动员去报名。往年男女项目的指示我是用文字表示的。今年我尝试着用标志♂、♀来标识,并对两个符号稍加修改了一下都加了两条跑步的腿,♂红色涂写、♀上绿色。很多同学都跑过来问这是什么标志,而另一些同学抢着回答:“这都不知道!♂是男的,♀是女的。”“红男绿女啊!”其他学生补充道。只要你用心去寻找,去发掘,那么生活能给予你的快乐,远比你想象的更多!我认为这样的传授方式一定能让学生对这样的知识乐于接受、记忆深刻。走出课堂,创设环境,开设更多的实践探究课是一种趋势,将来学生们的学习会因此更加有趣,更加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