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做好新形势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所在。我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上重要位置,着重抓好学生的德育、学习等方面的教育与关爱。我校认真学习贯彻关工委的要求和文件精神,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多方联手共同加强对青少年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齐心努力把学生培养成品德高尚、学业优良、体格健壮、人格健全、潜能卓越、和谐发展的时代新人。
一、建立健全机制,发挥学校阵地作用
(一)、建立健全领导负责制度
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关爱工作领导小组,组员为党、政、工、团队及退休领导和各班主任、教师代表,把关心下一代工作摆在学校工作首位,并融入学科教育和日常管理中‘使关爱工程落到实处,努力把学校营造成为学生健康、快乐、平等、和谐的成长环境。
(二)、制定问题生帮教措施。
1、 年级组建立问题学生档案。
2、开展党员与问题生结对帮扶活动。 要求党员教师要利用课余时间与问题生交谈,做到有爱心、有耐心、有恒心。对他们要多及时鼓励,帮助他们找回自尊和自信,树立奋发向上的动力。
3、加强与龙漕中学的联系,邀请联络教师来校指导问题生的思想教育。
4、校心理教师跟踪分析问题生的思想状况,定期进行心理辅导。
5、形成家校合力。班主任重点关注问题生的家访工作,并邀请问题生家长来校沟通协调。
(三)、制定帮困助学实施办法:为进一步做好帮困助学工作,保证我校帮困助学工作长期、稳定、可靠的开展,使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尤其是特困学生得到有效帮助,以顺利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学业,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积极进取,特制定了实施办法,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的帮困领导小组。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就是不仅
使这部分学生在经济上获益,更重要的是引导他们自强自立、诚实守信、奋发图强。在得到资助的同时,希望他们学会感恩,更好地回报社会、服务社会。
二、加快校园建设,创设良好育人环境
(一)整治校园周边环境,优化育人环境。
我校加强校园周边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净化校园周边环境,切实解决影响师生身心健康的突出问题,努力为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学校强化内部管理,及时排查学校存在的各种不安全隐患,制定各种应急方案。同时与天平街道和派出所建立长效协调机制,保证学校有一个文明、健康、安全的育人环境。
(二)开展校园特色活动,提升学生素养。
“交响”奏和谐:“迎新生交响音乐会”成了每年进入我校学习的新生的第一课,新生接受了交响乐的洗礼。校本课程《走近交响乐》的开发,使高雅艺术作为一门课程进入了学生的课堂,这不仅很好地拓展、补充了原有的艺术课程,更丰富了校园文化的内涵,提升了学生的艺术素养。交响乐成为中外学生的艺术与文化交流的载体,成为展示南模初中文化的一个窗口。同时,我们也将这一特色带到了社区,参与社区的文化共建,让更多人分享到我们优质的资源,促进了社区的和谐。
“篮球”传精神:作为上海市篮球特色传统学校,我校的篮球运动开展得如火如荼,从组织各类的篮球普及活动到篮球文化氛围的营造,再到篮球校本课程《小篮球·大世界》开发和普及,不但丰富了校园文化,更让每一个学生都懂得了“团结、协作、竞争”的篮球理念并将其品质投射到学习、生活的各方面。通过创建篮球特色,倡导篮球精神,弘扬篮球文化,达到了“以球健体,以球启智”的目标。
“主体实践活动”提素养:“理科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我校的特色课程。学校结合春秋游社会考察,组织学生开展理科综合实践活动实现了活动系列化,开设了《绿舟畅想》、《走进苏州河》、《科技之旅》等课程。(六年级—东方绿舟、七年级—梦清馆、八年级—上海科技馆)。在活动之中,充分挖掘基地的教育潜力,有效利用多种教育功能,尤其重视其中的德育资源的利用和开发。通过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崇文养德,探知创新”的人文、科学素养,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增长才干,增强社会责任感。通过这些特色活动的开展,旨在树德育人润物无声 发展情趣 完善人格。
(三)建设情趣校园文化,营造良好氛围
1、“以情养性,以趣明志”的校园文化特色。《公办初中情趣教育的实践与研究》的市级课题研究是学校创设鲜明校园文化的一条途径。围绕这一课题通过班级文化建设丰富“情趣教育”的六大内涵——积极的生活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丰富的学习活动、高雅的处世方式、浓厚的发展兴趣和强大的自我效能。充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特长,提高他们的情趣与品位,培养具有一定的兴趣和志向、身心与学业和谐发展的初中学生。
2、营造温馨教室,建设班级文化。为突出“以情养性,以趣明志”的鲜明的校园文化特色,各班积极开展主题为“争创和谐校园,营造温馨教室,建设快乐中队”的活动。 通过布设优雅的班级教室环境(如:班级板报的选材和编排,讲台的布置,名人画像、名言警句、艺术作品的悬挂,卫生工具的摆放等)突出高雅的情趣,引导学生参与和实现自我管理,为同学们的学习、生活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进一步开发、利用了班级这一特殊德育阵地的育人功能,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在“情趣教育”的引领下,各班召开了班委会,集思广益,制定了班级特色名称、班级文化构成及实施方案,结合班级特色开展主题活动。通过班级文化的建设,丰富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增强了他们的自我效能,为他们良好个性的形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3、以主题班会展示为契机,共享共创班级文化和校园文化。学校组织各班召开一系列的主题班会,各班在召开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有侧重的对同学们进行了德育教育,同时也解决了各个班级存在的具体问题。在主题班会的开展过程中全班师生以不同的形式积极参与其中,全班师生对各自班级文化达成了新的共识,班级集体的凝聚力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公开的主题班会展示也为各班的班级文化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各班的班级文化得以展示和凸显,为校园文化的共建、共创和共享营造了良好的氛围。
三、构建教育网络,形成关爱合力
我校力求构建全方位的教育网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良好育人体系。
学校充分利用社区力量作为我校德育教育基地,加强对学生的各种教育。例如我校与武康居委共同组织了为社区老人读报活动。与湖南街道敬老院联手组织部分团员慰问老人活动等,这些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另外还充分发挥社区、特教资源和校内师资的各自优势,做好特殊学生转化和预控工作。学校依托社区和托管学校的教育优势,共同转化、帮教了多名学生。在偏差学生的预控工作中,配合托管学校做好转化工作。对一位送托管学校的偏差学生经常予以关心,定期看望,促使其改变不良习惯。现该生在托管学校任班长,各方面表现都受到老师的表扬。
我校是上海市“十一五”家庭教育指导基地,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每学期定期召开家长会,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步调一致。学校通过广播学习、实况转播等形式与家长交流学生教育的经验与教训,让家长明确自己的教育行为规范、责任与义务,认识到家教中道德教育重要性及知道学校对家庭教育的基本要求。为了提高家庭教育效果,学校连续与关工委合作开展了“关爱成长——助你做个好家长”活动系列调查之——预备新生调研问卷,并将分析报告反馈给家长。对家长的教育方式起到了很好的指导作用。
学校连续与关工委合作开展各类征文活动,例如“我的祖国”、“我是90后”等等,积极参与关工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学生在活动中得到锻炼与提升。
关心教育好下一代,是一项系统工程,关心下一代工作是关系到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的“战略工程”, 我们要切实做好学生的德育工作,努力做到思想上贴近时代,工作上贴近中心,服务上贴近青少年实际,狠抓重点,力创特色,勇争一流,努力把我校关工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以促进我校各项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